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548A04548
字號A04548正字 - 05 - 14 
說文釋形大徐本:,頭偏也。从頁,皮聲。(滂禾切)
段注本:,頭偏也。从A04536,皮聲。(滂禾切,又匹我切。)
注音(一)ㄆㄛ (二)ㄆㄛˇ
漢語拼音(一)pō (二)pǒ
釋義

()ㄆㄛ

1.  頭不正。《說文解字.頁部》:「頗,頭偏也。」

2.  不平正。如:「偏頗」。清.段玉裁《說文解字.頁部.頗字》注:「引伸為凡偏之偁。」《玉篇.頁部》:「頗,不平也,偏也。」東周戰國.屈原〈離騷〉:「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3.  邪惡、邪僻。《書經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清孫星衍疏:「頗者,《廣雅釋詁》云:『邪也。』」唐韓愈〈行箴〉:「行也無邪,言也無頗。」

()ㄆㄛˇ

1.  略微。《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太史公曰》:「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秦世不文,頗有雜賦。」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誡兵》:「然而每見文士,頗讀兵書,微有經略。」

2.  甚、很、非常。《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曹仁》:「太祖之破袁術,仁所斬獲頗多。」唐.王維〈終南別業〉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清.袁枚〈答靖海侯〉:「自知獲戾,頗覺悚惶。」

3.  可。表疑問語氣。《集韻.去聲.過韻》:「頗,一曰:『疑辭。』」《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安》:「既出,(桓)溫問左右:『頗嘗見我有如此客不?』」《洛陽伽藍記.卷三.菩提寺》:「上古以來,頗有此事否?」

4.  不可。通「叵」。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頃何以自娛,頗復有所述造不,東望於邑,裁書敘心。」《敦煌變文.降魔變文》:「過去百千諸佛,皆曾止住其中,說法度人,量塵沙而頗算。」

5.  姓。如明代有頗廷相。

A04548
A04548-002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A04548
A04548-001
部首筆畫  - 05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戈韻》。


#「C16093」另兼正字。

注音 ㄆㄛ #ㄆㄛ
漢語拼音 pō #pō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頗」之異體。「頗」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頁部》:「頭偏也。從頁皮聲。」「」字見《集韻.平聲.戈韻》,以為「頗」之或體,《正字通.頁部》亦曰:「同頗,從頁叵聲。」按:「頗」從皮聲,「」從叵聲,皮者、符羈切,叵者、普火切,二字同屬脣音,則「頗」之作「」,乃是以雙聲字改易聲符也,其為異體信然,故可收。


#「C16093」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上聲.三十四果.頁305.左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四果.頁427.右
敦煌俗字譜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五支.蒲糜切.頁32
平聲.八戈.滂禾切.頁198
上聲.四紙.普靡切.頁316
上聲.三十四果.普火切.頁406
去聲.三十九過.普過切.頁590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韻辨輯略.頁510.左
彙音寶鑑
卷三.高上平聲.頁288.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三十九過.頁260.左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7: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