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
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A04535
字號A04535正字 - 12 - 21 
說文釋形

,聲也。从音,郷聲。(許兩切)

注音ㄒㄧㄤˇ
漢語拼音xiǎng
釋義

1.  聲音。如:「不同凡響」。《說文解字.音部》:「響,聲也。」唐.駱賓王〈在獄詠蟬〉詩:「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三國演義》第七回:「義軍見嚴綱兵來,都伏而不動;直到來得至近,一聲砲,八百弓弩手一齊俱發。」

2.  回聲。《玉篇.音部》:「響,應聲也。」《淮南子.主術》:「天下從之,如響之應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哀轉久絕。」唐.王維〈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詩:「催客聞山,歸房逐水流。」唐.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詩:「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3.  音訊、訊息。《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艾得書,大喜,即報書。」裴松之注引《蜀記》:「銜命來征,思聞嘉響。」

4.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晉.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二首之二:「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南朝梁.吳均〈與顧章書〉:「蟬吟鶴唳,水響猿啼。」《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誰知胡道臺見了這許多人,早把他嚇呆了。楞了半天,一聲不。」

5.  能發出聲音者。如:「響板」。《西遊記》第一二回:「吩咐住了音樂器。下了車輦,引著多官,拜佛拈香。」《儒林外史》第三四回:「箭過處,就有無數騎馬的從林子裡奔出來。」

6.  聲音宏亮。如:「鞭炮放得真響。」、「他口哨吹得很響。」《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有禮度熟閑,儀容出眾,聲音亮的,眾人就推舉他做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任你堅冰凍厚幾尺,一聲亮,叫他登時粉碎。」

7.  有名、名氣大。如:「名字很響」、「響噹噹的人物。」《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仁大典方六房裡,都是我們五門四關廂裡錚錚的鄉紳。」

8.  有影響力。如:「他話說得很響。」

9.  量詞。計算發聲次數之單位。如:「鐘敲了幾響?」、「外國元首來訪,鳴放禮炮二十一響。」《鏡花緣》第六六回:「婉如道:『接連又是三響,到了三十三天了。還有十二砲,俺的菩薩,你快快放罷!』」

A04535-030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一表》。


A04535
A04535-022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音部》。


A04535
A04535-00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顧氏補刊本《集韻.上聲.養韻》。


注音 ㄒㄧㄤˇ
漢語拼音 xiǎ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響」之異體。《說文解字.音部》:「、聲也。從音,鄉聲。」《龍龕手鑑.口部》:「、香兩反,聲也。」顧氏補刊本《集韻.上聲.養韻》:「。許兩切。《說文》:『聲也。』古作,或從口,從言。」《康熙字典.口部》:「、《集韻》本作響。」今據《集韻》定作「響」之異體。按字從口,口所以出聲,從文字形構上,亦極合理也。

A04535
A04535-002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部》。


注音 ㄒㄧㄤˇ
漢語拼音 xiǎ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響」之異體。《字彙.宀部》:「,古文響字。」《正字通.宀部》:「,舊註古文響字,按《集韻》古作,舊本省作。」《康熙字典.宀部》:「《字彙》古響字。」按字蓋從宀聲,皂讀若香。字形結體,亦極合理,故定作響之異體。

A04535
A04535-031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養韻》。


=>」之異體。

A04535
A04535-026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養韻》。


A04535
A04535-025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養韻》。


A04535
A04535-007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顧氏補刊本《集韻.上聲.養韻》。


=>」之異體。

注音 (一)ㄒㄧㄤˇ (二)ㄒㄧㄤˋ
漢語拼音 (一)xiǎng (二)xià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響」之異體。顧氏補刊本《集韻.上聲.養韻》:「。許兩切。《說文》:『聲也。』古作、或從口、從言。」今據《集韻》定作響之異體。

()

=>」之異體。

A04535
A04535-028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養韻》。


A04535
A04535-003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注音 ㄒㄧㄤˇ
漢語拼音 xiǎ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響」之異體。《字彙補.宀部》:「,古響字。見《韻會小補》。」《康熙字典.宀部》:「,《韻會小補》古響字。」既為響之古字,故定作響之異體。

A04535
A04535-024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文大辭典.部》。


A04535
A04535-023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養韻》。


A04535
A04535-029-1
部首筆畫  - 13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養韻.字》引〈堯廟碑〉。


注音 ㄒㄧㄤˇ
漢語拼音 xiǎ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響」之異體。《隸辨.上聲.養韻》:「、〈堯廟碑〉:『深惟應。』《字原》云:『即響字。』」《字彙補.石部》:「,與響同。出漢〈孟郁碑〉。」今據《隸辨》定作響之異體。

A04535
A04535-027
部首筆畫  - 06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養韻》。

◎「」或為「」。


=>」之異體。

A04535-032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養韻》。


#「」另兼正字。

A04535
A04535-008
部首筆畫  - 11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顧氏補刊本《集韻.上聲.養韻》。


=>C13305」之異體。

注音 (一)ㄒㄧㄤˇ (二)ㄒㄧㄤˇ
漢語拼音 (一)xiǎng (二)xiǎ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

」為「響」之異體。顧氏補刊本《集韻.上聲.養韻》:「。許兩切。《說文》:『聲也。』古作,或從口,從言。」按即響字,既為之或體,自亦為響之或體,故今定作響之異體。

()

=>C13305」之異體。

A04535
A04535-005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音部》。


注音 ㄒㄧㄤˇ
漢語拼音 xiǎ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響」之異體。《龍龕手鏡.音部》:「或作,響正。許兩反,聲響也。」《字彙補.音部》:「、音義與響同。」《重訂直音篇.音部》:「響、許兩切,應聲。、同上。」今據《龍龕》為響之或體字,故定作響之異體。

A04535
A04535-017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二十二畫》引〈三國志平話〉。


A04535
A04535-016
部首筆畫  - 11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漾韻》。


A04535
A04535-006
部首筆畫  - 12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養韻》引〈嚴發殘碑〉。


注音 ㄒㄧㄤˇ
漢語拼音 xiǎng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響」之異體。《漢隸字源.上聲.養韻》:「,〈嚴發殘碑〉:『佐陳』。古響字。」《金石文字辨異.上聲.養韻》:「,漢〈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黃玉應。』《隸釋》云:『古響字。』漢〈處士嚴發殘碑〉:『桓』。」《字彙.音部》:「,與響同。」今據《漢隸字源》定作響之異體。

A04535
A04535-011
部首筆畫  - 12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二畫.響字》引〈魏山徽墓誌〉。


A04535
A04535-018
部首筆畫  - 12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音部》。


A04535
A04535-009
部首筆畫  - 13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音部.響字》引〈魏比丘道記〉。


A04535
A04535-010
部首筆畫  - 13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音部.響字》引〈魏員外散騎侍郎元恩墓誌〉。


A04535
A04535-013
部首筆畫  - 13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零卷.音部.字》。


A04535
A04535-015
部首筆畫  - 15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音部》。


A04535
A04535-014
部首筆畫  - 17 - 26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朝別字記新編.華岳頌》。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上聲.三十六養.頁311.左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六養.頁434.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三十六養.許兩切.頁414
去聲.四十一漾.許亮切.頁599
顧氏補刊本.卷六.頁864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音部.頁13.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11.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四.姜上上聲.頁344.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