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然暴起之雷聲。段注本《說文解字.雨部》:「霆,雷餘聲鈴鈴,所以挺出萬物。」如:「震霆」、「霆擊」。《易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唐.元稹〈放言〉詩五首之三:「霆轟電烻數聲頻,不奈狂夫不藉身。」
2. 閃電。如:「雷霆萬鈞」。《玉篇.雨部》:「霆,電也。」《淮南子.兵略》:「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雷霆霹長松,骨大卻生筋。」
〔關鍵文獻〕
《字彙補.辵部》。
《中文大辭典.辵部》。
《龍龕手鑑.雨部》。
《中華字海.辶部》。
《字彙補.雨部》。
「」為「霆」之異體。《說文解字.雨部》篆作「」,云:「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從雨廷聲。特丁切」。
《說文》篆「」,《五經文字.雨部》、《集韻.平聲.青韻》楷作「霆」,《字彙補.雨部》收「」,云:「同霆」。《康熙字典.備考.辵部》亦收「」,注引〈五音篇海〉與霆同。
據《異體字例》:「凡廷形多作」。碑隸作「」,俗乃變作「」。故「霆」與「」同字,上形從「雨」或「」,字書互見,當是版刻之異。今正字作「霆」,故收「」為異體。
明嘉靖朝鮮歸真寺本《龍龕手鑑.雨部》。
《四聲篇海.雨部》。
「」為「霆」之異體。
「」之字形,見於《四聲篇海.雨部》收「」,注云:「雷也,霹靂也」。音義與「霆」同。且據《異體字例》:「凡廷形多作」。故「」字下形從「」,與從「廷」之「霆」無別,既合於《異體字例》之規範,可收「」為「霆」之異體。
《玉篇.雨部.字》。
《隸辨.平聲.青韻.字》引〈張表碑〉。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霆字》引〈魏曹真碑〉。
「」之字形,見於《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引〈魏曹真碑〉「霆」作「」。今《異體字例》:「凡廷形多作」。故「霆」與「」同,「」字合於《異體字例》之規範,可收為異體也。
《正字通.雨部》。
《中文大辭典.雨部》。
《集韻.平聲.青韻》。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