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476A04476A04476A04476A04476
字號A04476正字 - 06 - 14 
說文釋形

大徐本:也。遇雨不進,止也。从雨,而聲。《易》曰:「雲上於天,需。」臣鉉等案:「李陽冰據《易》:『雲上於天』云:『當从天』,然諸本及前作所書皆从而,無有从天者。」(相俞切)
段注本:也。遇雨不進,止也。从雨、而。《易》曰:「雲上于天,需。」(相俞切)

注音(一)ㄒㄩ (二)ㄖㄨˊ
漢語拼音(一)xū (二)rú
釋義

()ㄒㄩ

1.  等待。《說文解字.雨部》:「需,也。遇雨不進,止也。」清.段玉裁.注:「者,待也。」《易經.需卦.初九》:「《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雖老氏曲全,進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2.  有所欲求。如:「需求」、「需要」。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六.頤養部.療病》:「其人急之物,可以當藥。」《文明小史》第一回:「他見我們地方官以禮相待,就是有點索。」

3.  為維持或處理某事所必要耗費之金錢或物品。《三國演義第一三回:「糧食軍,謹當應付。」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饒鴻生卻毫不介意,趕著寫信到家裡匯出二萬銀子,以備路上不時之。」

4.  遲疑。《左傳.哀公十四年》:「需,事之賊也。」晉.杜預.注:「言需疑則害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率故多尤,需為

5.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坎()上。卦象表示有險在前,需待乃進之義。

()ㄖㄨˊ

柔滑貌。《戰國策.秦策二》:「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

A04476
A04476-003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雨部》。


注音 (1)ㄒㄩ (2)ㄖㄨˊ
漢語拼音 (1)xū (2)rú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需」之異體。「需」字其上從雨,其下從而,與「」之形構不類。「」字僅見於《經典文字辨證書.雨部》,為「需」之俗體,二者形構相去遠甚,求之書法筆勢之易,或可得其說。「需」,祝允明草書作「」(《草書大字典.雨部》),又《草字彙》有作「」(《中文大辭典》引),觀其筆畫縱橫連斷之勢,其上訛為「」,其下訛作「」,不無可能,則《經典文字辨證書》以之為俗體,或亦可從,姑收之。

A04476
A04476-004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獮韻》。

◎「」,今標準字體作「耎」。


#「」另兼正字。

注音 (1)ㄒㄩ (2)ㄖㄨˊ #ㄖㄨㄢˇ
漢語拼音 (1)xū (2)rú #ruǎ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耎」為「需」之異體。「需」,大徐本《說文解字.雨部》:「C09461也,遇雨不進止C09461也。從雨而聲。」(段注本作「從雨而」)「耎」字亦見《說文解字.大部》:「稍前大也,從大而聲。」二字實音同義別也。《集韻.上聲.韻》「軟需濡」條下曰:「柔也,或從耎、從欠,亦作需、濡,通作耎。」又《字彙.而部》引楊升菴曰:「古篆軟硬之軟,畏懦之懦,老嫩之嫩,皆作『耎』。」據此可知:「軟」、「需」、「懦」、「耎」諸字所以相通用者,以其假借故也。字書既以假借為異體,傳之已久,故可收。

」,今標準字體作「耎」。


#「」另兼正字。
A04476
A04476-002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而部》。


#「C10681」另兼正字。

注音 ㄒㄩ #ㄦˊ
漢語拼音 xū #ér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A04476-002」為「需」之異體。「需」,大徐本《說文解字.雨部》:「從雨而聲。」段注本:「從雨而。」非從「二而」明矣。「A04476-002」字始見《龍龕手鑑.而部》,以為「需」之俗字,《字彙.而部》亦云:「同『需』。」此恐是「雨」與「而」形近而誤也,故《集韻.平聲.虞韻》已辨其非曰:「俗作『A04476-002』,非是。」《正字通.而部》從之曰:「舊註同『需』。按:《六書統》:『A04476-002,連繫也,從二而。而,囚也。者,眾而連繫之也。人之切。』據此說,『A04476-002』與『需』音義別。」以「A04476-002」為「需」之異體,乃因形近而混二字為一,於字書有據,故可收。


#「C10681」另兼正字。
A04476
A04476-001
部首筆畫  - 04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雨部》。


注音 (1)ㄒㄩ (2)ㄖㄨˊ
漢語拼音 (1)xū (2)rú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需」之異體。「需」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雨部》:「C09461也,遇雨不進,止C09461也。從雨而聲。」段注本《說文解字.雨部》:「C09461也,遇雨不進,止C09461也,從雨而。」則篆文其下從「而」是也,然「需」之金文,「孟鼎」作「」,「伯公父」作「」(俱見容庚《金文編.卷一一》),其下從「天」明矣。「」始見《四聲篇海.雨部》、《字彙補.雨部》、《康熙字典.雨部》、《中文大辭典.雨部》均以為「古文『需』字」,審之全文,信然,故可收。

A04476
A04476-005
部首筆畫  - 06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雨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平聲.十一模.頁62.右
隸辨
卷一.平聲.十虞.頁83.右
五經文字
雨部.頁72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虞.詢趨切.頁79
平聲.十虞.汝朱切.頁82
上聲.二十八獮.乳兖切.頁385
去聲.二十九換.奴亂切.頁560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一.平聲.十虞.頁17.右
卷一.平聲.十虞.頁17.右
字彙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雨部.頁13.右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平聲.頁500.右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3: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