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坡。《說文解字.部》:「阪,坡者曰阪。」《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必相率而降,猶如阪上走丸也。」唐.元稹〈當來日大難行〉:「當來日大難行。前有阪,後有坑。」
2. 山腰小路。《說文解字.部》:「阪,一曰:『山脅也。』」唐.劉長卿〈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詩:「朝辭羊腸阪,夕望貝丘郭。」
〔關鍵文獻〕
《正字通.阜部》。
「坂」為「阪」之異體。阪,《說文解字.部》作「」,云:「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從反聲。」今考《隸辨.上聲.阮韻》引〈樊王碑〉云:「《廣韻》阪與坂同。」《干祿字書.上聲》云:「坂、阪,上通下正。」《集韻.上聲.阮韻》則云:「阪,《說文》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或從土。」《正字通.阜部》云:「又土與阜同類,阪坂義通。」《正字通.土部》更云:「坂,同阪。《說文》部有阪,土部無坂。《正韻》亦作坂,《集韻》坂阪岅同。舊本誤分為二。」然則可知「阪」、「坂」無別,而可收「坂」為「阪」字之異體。
《重訂直音篇.卷六.阜部》。
「」為「阪」之異體。阪,《說文解字.部》作「」,云:「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從反聲。」「」字始見於《龍龕手鑑.土部》云:「,俗;坂,正;音反,坡也。」《中華字海.土部》則引《龍龕》云:「,同阪。」今考《重訂直音篇.卷六.阜部》云:「阪,音反;陂也。」《重訂直音篇.卷一.土部》云:「坂,音反;阪同;陂也。,同上。」據此,則知「坂」、「」與「阪」並同;而「」字當即「」字,特筆勢稍異耳。「」字既與「阪」字同,故可收為其異體無訛。
#「」另兼正字。
《集韻.上聲.阮韻》。
「岅」為「阪」之異體。阪,《說文解字.部》作「」,云:「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從反聲。」「岅」字始見於《集韻.上聲.阮韻》云:「阪,或從山。」《正字通.土部》亦云:「《集韻》坂、阪、岅同,舊本誤分為二。」《正字通.山部》更云:「岅,阪、坂同,舊註重出,誤分為二。」按「阪」字為「坡」,為「山脅」,故其字或從「」,亦可從「山」而作「岅」也。然則可收「岅」字為「阪」之異體。
《集韻.上聲.潸韻》。
「」為「阪」之異體。阪,《說文解字.部》作「」,云:「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從反聲。」今考《集韻.上聲.潸韻》云:「阪,坡也。或從土、從。」《字彙補.阜部》亦云:「,同阪。」按「」字隸變從省或作「阜」,亦作「」,故「」字隸變或省作「」。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阪」字之異體。
《康熙字典.阜部》。
(一)
「」為「阪」之異體。阪,《說文解字.部》作「」,云:「坡者曰阪,一曰澤障,一曰山脅也。從反聲。」按「」字歷代字書如《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語韻》、《俗書刊誤.卷七.略記字始》、《字彙.阜部》、《正字通.阜部》等皆引石鼓文定為「序」字之異體。而《康熙字典.阜部》則云:「按石鼓文第六鼓註音序。郭作阪,音反。無同序之說,《正字通》非。」《漢語大字典.阜部》更云:「按《石鼓文》拓本作『阪』。」《中文大辭典.阜部》則云:「,與序同。或謂即阪之訛字。」然則「」字當係「阪」字之形訛者也,故「」可以收為「阪」字之異體。
(二)
=>「序」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