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
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A04369
字號A04369正字 - 00 - 08 
說文釋形
大徐本:,久(遠)也。从兀,从。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亡聲。者,倒亡也。凡之屬皆从長。臣鉉等曰:「倒亡,不亡也。長久之義也。」,古文長。,亦古文長。(直良切)
段注本:,久遠也。从兀,从。亾聲。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匕。者,到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古文長。,亦古文長。(直良切)
注音(一)ㄔㄤˊ (二)ㄓㄤˇ (三)ㄓㄤˋ
漢語拼音(一)cháng (二)zhǎng (三)zhàng
釋義

(一) ㄔㄤˊ

1.  時間久。與「短」相對。《說文解字.長部》:「長,久(遠)也。」《管子.乘馬》:「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一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2.  永久。《老子》第七章:「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漢.桓寬《鹽鐵論.繇役》:「夫文猶可長用,而武難久行也。」

3.  空間、距離大。與「短」相對。如:「長橋臥波」。《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

4.  遠、不近如:「深長」、「起身長行」。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唐.王昌齡〈出塞〉詩二首之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5.  兩端點間之距離。《論語.鄉黨》:「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國語.魯語下》:「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

6.  優點、專精之技能。如:「專長」、「截長補短」。《戰國策.齊策三》:「請掩足下之短者,誦足下之長。」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八.工政技藝》:「後世概以工匠輕之,以輿隸概之,以片薄技鄙數之。」

7.  專精、擅於。如:「長於寫作」。《三國志.卷六○.吳書.賀全呂周鍾離傳.周魴》:「魴生在江淮,長於時事,見其便利,百舉百捷,時不再來,敢布腹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樂令善於清言,而不長於手筆。」

8.  好、贊許。《新唐書.卷一三四.列傳.宇文融》:「許景先為工部侍郎,當時長其知人。」西遊記》第四九回:「賢妹所見甚長再不出去,看他怎麼。」

9.  常、經常。《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詩二首之一:「茆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0.  姓。如春秋楚有長沮。見《萬姓統譜》。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二) ㄓㄤˇ

1.  年紀大、輩分高者。如:「尊長」、「師長」、「長輩」。《莊子.天道》:「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

2.  老。《莊子.大宗師》:「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國語.晉語四》:「齊侯長矣,而欲親晉。」

3.  指年齡稍大、成年。《孟子.告子上》:「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公羊傳.隱公三年》:「桓幼而貴,隱長而卑。」

4.  尊重、尊敬。《書經.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禮記.大學》:「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

5.  重視、崇尚。漢.桓寬《鹽鐵論.非鞅》:「商鞅峭法長利,秦人不聊生。」《漢書.卷六○.杜周傳》:「宜抑文尚質,廢奢長儉,表實去偽。」

6.  排行第一。如:「長子」、「長孫」。《易經.說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紅樓夢》第二回:「政老爹的長女名元春,現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中作女史去了。」

7.  主管、領導者。如:「部長」、「首長」。《書經.牧誓》:「千夫、百夫。」《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熙寧初,王安石變募兵而行保甲,帝從其議。三年,始聯比其民以相保任。乃詔畿內之民,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幹力者一人為保長。」

8.  執掌、治理。《管子.侈靡》:「擇其好名,因使長民。好而不已,是以為國紀。」漢.王充《論衡.感虛》:「使一郡皆寒,賢者長一縣,一縣之界能獨溫乎?」

9.  出生、生育。漢.桓寬《鹽鐵論.和親》:「范蠡出於越,由余長於胡,皆為霸王賢佐。」《西遊記》第一回:「我雖不是樹上生,卻是石長的。」

10.  養育、發育如:「生長」。《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左傳.昭公十四年》:「長孤幼,養老疾。」《呂氏春秋.季春紀.圜道》:「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

11.  生、顯。《敦煌變文.卷五.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始從懷至嬰孩,長得身軀六尺才;棄德背恩行不孝,貪聲逐色縱心懷。」文明小史》第一:「賈葛民聽了怦怦心動。心想我們弟兄三人,雖然都已定親,幸虧都還沒有過門,不曉得長得面貌如何?」

12.  增進、增加。如:「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易經.泰卦》:「《彖》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國語.楚語下》:「昔瓦唯長舊怨,以敗於柏舉。」

(三) ㄓㄤˋ

1.  多餘。如:「身無長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物。』」唐.白居易〈無長物〉詩:「只緣無長物,始得作閒人。」

2.  強盛。《呂氏春秋.審分覽.知度》:「此神農之所以長,而堯舜之所以章也。」漢.揚雄〈城門校尉箴〉:「唐虞長德,而四海永懷。」

A04369-001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長部.長字》。


注音 (1)ㄓㄤˇ (2)ㄓㄤˋ (3)ㄔㄤˊ
漢語拼音 (1)zhǎng (2)zhàng (3)ch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長」之異體。「長」,《說文解字.長部》云:「,久遠也。從兀從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亡聲,者,倒亡也。……,古文長;,亦古文長。」篆文隸變作「長」,古文隸變作「」。《玉篇.長部》於「長」下別出「」,下曰:「並古文。」《四聲篇海.人部》云:「,古文長字。」故「」為「長」之異體字無疑。

A04369
A04369-002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陽韻》。

《類篇.長部》。


注音 (1)ㄓㄤˇ (2)ㄓㄤˋ (3)ㄔㄤˊ
漢語拼音 (1)zhǎng (2)zhàng (3)ch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長」之異體。「長」,《說文解字.長部》云:「,久遠也,從兀從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亡聲,者,倒亡也。……,古文長;,亦古文長。」篆文隸變為「長」,古文隸變為「」、「」。《集韻.平聲.陽韻》於「長、」下云:「古作。」《類篇.長部》「長」下曰:「古文作。」謹按:據《說文》「」為「古文奇字」之「人」字,故古文「」隸變或作「」、「」,「」為「長」之異體字無疑。

A04369
A04369-006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陽韻》。

《康熙字典.儿部》。

《中文大辭典.儿部》。


A04369
A04369-007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儿部》。

《中文大辭典.儿部》。


A04369-008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儿部》。

《中文大辭典.儿部》。


A04369
A04369-025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長部.長字》引〈祕2.005.右4〉。

《中華字海.八部》。


A04369
A04369-009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八部》。

《漢語大字典.八部》。


A04369
A04369-018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長部》。


A04369
A04369-003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長部》。


注音 (1)ㄓㄤˇ (2)ㄓㄤˋ (3)ㄔㄤˊ
漢語拼音 (1)zhǎng (2)zhàng (3)ch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長」之異體。「長」,《說文解字.長部》篆體作「」,別出古文作「」;隸定為「長」。《四聲篇海.長部》云:「:二古文長字。」又於《四聲篇海.人部》:「,古文長字。」《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以「」為「長」之古文,《字彙.長部》亦曰:「:古文長字。」故「」可收為「長」之異體字。

A04369
A04369-010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字彙補.部》。

《中文大辭典.部》。


A04369
A04369-026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4369
A04369-023
部首筆畫  - 00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一表》。


A04369
A04369-021
部首筆畫  - 00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目連記〉。

《海峽兩岸簡體字研究.國共先後所頒佈的簡體字簡化字異同對照一覽表》:「長」作「」。


A04369-011
部首筆畫  - 00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長部》。

《中文大辭典.長部》。


A04369
A04369-017
部首筆畫  - 00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長部.長字》。

《四聲篇海.人部》。

《重訂直音篇.卷二.部》。


A04369
A04369-027-1
部首筆畫  - 00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大字典.長部》。

《中文大辭典.長部》。


A04369
A04369-024
部首筆畫  - 00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人部》。


A04369
A04369-004
部首筆畫  - 00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陽韻》。

《類篇.長部》。


注音 (1)ㄓㄤˇ (2)ㄓㄤˋ (3)ㄔㄤˊ
漢語拼音 (1)zhǎng (2)zhàng (3)ch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長」之異體。「長」,《說文解字.長部》篆體作「」,隸變作「」、「長」。《集韻.平聲.陽韻》於「長、」下云:「古作。」《類篇.長部》「長」下曰:「古文作。」謂按:「」即篆文「」之隸變,故「」為「長」之異體字無疑。

A04369
A04369-014
部首筆畫  - 00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長部.長字》引〈唐張騷墓誌〉。


A04369
A04369-016
部首筆畫  - 00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長字》引〈隋段濟墓誌〉。

《中華字海.一部》。


A04369
A04369-022
部首筆畫  - 00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4369
A04369-012
部首筆畫  - 00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養韻.長字》引〈故民吳仲山碑〉。


A04369
A04369-013
部首筆畫  - 01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長部.長字》引〈魏宋景妃造象〉。


A04369
A04369-015
部首筆畫  - 02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長字》引〈魏閭伯昇墓誌〉。


A04369
A04369-027
部首筆畫  - 06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糸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陽.頁169.左
上聲.三十六養.頁313.左
上聲.三十六養.頁314.右
隸辨
卷二.平聲.十陽.頁230.左
卷三.上聲.三十六養.頁439.右
卷六.偏旁.頁908.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陽.仲良切.頁216
去聲.四十一漾.直亮切.頁599
附錄.頁822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長部.頁22.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四.一字數音.頁579.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四.姜下平聲.頁349.左
卷四.姜下平聲.頁349.左
卷四.姜下去聲.頁352.右
卷四.姜上上聲.頁343.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6.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2 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