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ㄗㄨˊ
1. 鋒利。《說文解字.金部》:「鏃,利也。」《呂氏春秋.開春論.貴卒》:「所為貴鏃矢者,為其應聲而至。」
2. 箭頭。《字彙.金部》:「《說文》『利也』,今用為箭鏃字。」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利鏃穿骨,驚沙入面。」《新唐書.卷二一九.北狄列傳.黑水靺鞨》:「其矢石鏃,長二寸,蓋楛砮遺法。」
(二)ㄘㄨˋ,ㄗㄨˊ之又音。
(三)ㄔㄨㄛˋ
鋤。《集韻.入聲.覺韻》:「鏃,鋤也。」《齊民要術.種穀》:「苗生如馬耳,則鏃鋤。」
〔關鍵文獻〕
《俗書刊誤.卷七.略記字始》。
《字彙補.矢部》。
《中文大辭典.矢部》。
《六書正譌.入聲.屋韻》。
《正字通.方部》。
「」為「鏃」之異體。鏃,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利也。從金,族聲。」段注云:「今用為矢之族,與許不同,疑後所增字。」《六書正譌.入聲.屋韻》:「,,乍木切。矢鋒,從矢,從。,古眾字,會意,音為宗族字。又昨木、千奏二切,皆假,俗作族、、,並非。」《字彙.矢部》「」下引《六書正譌》之說後,云:「按周伯溫此說甚泥,不可通於今矣。」惟《正字通.方部》「族」下云:「周伯琦又以為矢族之,借為宗族之族,俗不當作族、鏃,二說並泥。經史宗族通作族,矢族亦作鏃,不必憑臆立說也。」據此說則「」可為「鏃」之異體。《康熙字典.矢部》「」:「《六書正譌》鏃本字。」《中文大辭典.矢部》:「,鏃之本字。」《漢語大字典.矢部》:「,同鏃。」並引《字彙》「,《六書正譌》:鏃本字」之說。則因訛成俗,仍可收錄。故依《正字通》「族」下注或《六書正譌》均可定「」為「鏃」之異體。
《正字通.石部》。
《中華字海.石部》。
《集韻.入聲.屋韻》。
《字彙.金部》。
「」為「鏃」之異體。《集韻.入聲.屋韻》:「鏃族,作木切。《說文》:利也。一曰矢未。或省,亦作。」按「未」當作「末」。《集韻.上聲.旨韻》:「,箭鏃。」《字彙.金部》:「,與鏃同。」《漢語大字典.金部》《中華字海.金部》並謂:「,同鏃。」皆據《集韻》也。《重訂直音篇.卷五.金部》:「,音是,箭頭,又與鏃同。」「」蓋由「鏃」省。故可「」為「鏃」之異體。
《集韻.入聲.覺韻》。
《康熙字典.金部》。
《龍龕手鑑.金部》。
《中華字海.金部》。
《學生簡體字字典.金部》。
《重訂直音篇.卷五.金部》。
《中國書法大字典.金部》。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