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5298B05298B05298B05298B05298
字號B05298正字 - 05 - 13 
說文釋形未命名,短矛也。从金,它聲。(食遮切)
注音(一)ㄕㄜˊ (二)ㄊㄨㄛˊ (三)ㄊㄚ
漢語拼音(一)shé (二)tuó (三)tā
釋義

(一)ㄕㄜˊ

短矛。《說文解字.金部》:「鉈,短矛也。」

(二)ㄊㄨㄛˊ

秤錘。《西遊記》第三一回:「俗語云:『尿泡雖大無斤兩,秤雖小壓千斤。』他們相貌空大無用。」

(三)ㄊㄚ

thalliumTl)化學元素。原子序81。金屬元素之一。不溶於水,可溶於硝酸、硫酸。鉈化合物有毒。為光電管、溫度計及光學玻璃之原料。鉈通常以微量存於鐵、鋅等硫化物礦中。

B05298
B05298-006
部首筆畫  - 03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金部》。


注音 (1)ㄊㄚ (2)ㄕㄜˊ
漢語拼音 (1)tā (2)shé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鉈」之異體。「鉈」之篆文作「」,短矛也,從金它聲。它,金文或作「」(沈子簋、「」(師遽方彝)、「」(伯簋)(俱見《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三》);也,金文或作「」(《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二.也字》引〈子仲匜〉)、「」(《古文字類編.也字》引〈齊侯敦〉),二字並同也,其作「它」或「也」,一也。然《說文解字.金部》有「鉈」無「」,故以「鉈」為正也。正字從金,示其類屬已足,今以「矛」改易之,特重其「矛」義耳,故畢沅《經典文字辨證書.金部》以「鉈」為正,以「」為俗也,其為異體無疑,故可收。

B05298
B05298-004
部首筆畫  - 05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八上.釋器》。


#「C08596」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ㄕㄜˊ (一)ㄕ #ㄕ
漢語拼音 (二)shé (一)shī #shī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鉈」之異體。「鉈」之篆文作「」,《說文解字.金部》:「短矛也。從金它聲。」「」字始見《廣雅.卷八上.釋器》:「,矛也。」王念孫《疏證》云:「《說文》:『鉈,短矛也。』《荀子.議兵篇》:『宛鉅鐵,慘如蠆。』楊倞注云:『,矛也。』《史記.禮書》作『鐵施』。左思〈吳都賦〉:『藏於人。』劉逵注云:『,矛也。』字並與『』同。」按:它,金文或作「」(沈子簋)、「」(師遽方彝)、「」(伯簋)(俱見《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三》);也,金文或作「」(《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二.也字》引〈子仲匜〉),「」(《古文字類編.也字》引〈齊侯敦〉),是二字並同也,其作「它」或「也」,一也。然《說文解字.金部》有「鉈」無「」,故以「鉈」為正也。「」從「A03427-004」,恐是「它」(或「也」)形近而訛者。正字從金已示其類屬之義,今以「矛」改易之,乃特重其「矛」義耳。此字形構雖誤,然猶知其為同,故可收。

#「C08596」另兼正字。

()

=>」之異體。

B05298
B05298-003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麻韻》。


#「C08611」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一)ㄕㄜˊ (二)ㄕㄜˊ #(1)ㄕ (2)ㄕㄜˊ
漢語拼音 (一)shé (二)shé #(1)shī (2)shé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鉈」之異體。「鉈」之篆文作「」,短矛也,從金它聲。《廣韻.平聲.麻韻》:「『鉈』,短矛。又音夷。『』『』,並上同。」《集韻.平聲.麻韻》承之,於「鉈」下曰:「《說文》:『短矛也。』或作『』,亦作『』。」按:它,託何切;施,式支切,二字古音同在段氏之第十七部,是為以音同之字改易聲符也。又:字本從金已示其類屬,今改易為「矛」,乃特重之耳,則「」為「鉈」之異體無疑,故可收。

#「C08611」另兼正字。

()

=>」之異體。

B05298-005
部首筆畫  - 03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經典文字辨證書.金部》。


#「」另兼正字。
=>」之異體。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一)ㄊㄚ (二)(1)ㄕ (2)ㄕㄜˊ (三)ㄧˊ (四)ㄧˇ #ㄧˇ
漢語拼音 (一)tā (二)(1)shī (2)shé (三)yí (四)yǐ #yǐ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鉈」之異體。「鉈」之篆文作「」,《說文解字.金部》:「短矛也。從金它聲。」它,金文或作「」(沈子簋)、「」(師遽方彝)、「」(伯簋)(俱見《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三》);也,金文或作「」(見《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二.也字》引〈子仲匜〉)、「」(《古文字類編.也字》引〈齊侯敦〉),是二字古同也,篆文則分作「」、「」以別之。若以金文言,作「鉈」、作「」,一也,然《說文解字.金部》有「鉈」無「」,故畢沅《經典文字辨證書.金部》乃以「鉈」為正字,以「」為俗字,是為異體,故可收。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

=>」之異體。

()

=>」之異體。

B05298
B05298-008
部首筆畫  - 05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B05298-001
部首筆畫  - 05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金部》。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一)(1)ㄊㄚ (2)ㄕㄜˊ (二)(1)ㄕ (2)ㄕㄜˊ (三)ㄧˊ
漢語拼音 (一)(1)tā (2)shé (二)(1)shī (2)shé (三)yí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鉈」之異體。「鉈」之篆文作「」,《說文解字.金部》:「短矛也。從金它聲。」它,金文或作「」(沈子簋)、「」(師遽方彝)、「」(伯簋)(俱見《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三》);金文或作「」(見《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一二.也字》引〈子仲匜〉)、「」(《古文字類編.也字》引〈齊侯敦〉),二字形同也。又「它」之篆文作「」,「也」之篆文作「」二者形亦相近,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鉈」字下曰:「『』與『』篆體相似,故『鉈』誤為『』,《荀子.議兵篇》:『宛鉅鐵』,即鉈也。『鉈』字一誤而為『』,再誤而為『』。」按之金文,「」非「鉈」之誤也,然「」為誤字,信然也。後人偶失,而以為異體,如《龍龕手鑑.金部》、《正字通.金部》並以「」為「鉈」之俗字者是。此字形構雖誤,然字書已錄之,故可收。

()

=>」之異體。

()

=>」之異體。

B05298
B05298-002
部首筆畫  - 08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金部》。


注音 (1)ㄊㄚ (2)ㄕㄜˊ
漢語拼音 (1)tā (2)shé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鉈」之異體。「鉈」之篆文作「」,《說文解字.金部》:「短矛也。從金它聲。」段注:「《方言》卷九:『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間謂之『』,或謂之『鋋』,或謂之『縱』。』」按:「施」與「」形近,「」當是「」之形近而訛者也,故《龍龕手鑑.金部》曰:「『』,誤;『鉈』,正。」說是也。然《四聲篇海.金部》、《字彙.金部》不察,俱曰:「短矛也。」不以為誤,至《正字通.金部》則曰:「,俗『鉈』字。」失之矣!此字形構雖誤,然字書錄之有據,故可收。

B05298-007
部首筆畫  - 09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金部》。


#「」另兼正字。

注音 ㄕㄜˊ #(1)ㄕ (2)ㄕㄜˊ
漢語拼音 shé #(1)shī (2)shé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鉈」之異體。「鉈」之篆文作「」,《說文解字.金部》:「短矛也。從金它聲。」段注本《說文解字.金部》:「《方言》曰:『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間謂之「」,或謂之「鋋」,或謂之「縱」。』按:『』即『鉈』字。」它,託何切;施,式支切,二字古音同在段氏之第十七部。既為方音,則以音同之字改易聲符可也,故《龍龕手鑑.金部》以「鉈」為正,以「」為俗,信然!故《異體字字典》可收。


#「」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九麻.時遮切.頁204-205
去聲.五寘.施智切.頁466-467
平聲.五支.啇支切.頁25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四支脂之韻.頁16.右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金部.頁9.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8: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