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A04218
A04218A04218A04218
字號A04218正字 - 10 - 13 
說文釋形大徐本:,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从邑,芻聲。(側鳩切)
段注本:,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从邑,芻聲。(側鳩切)
注音ㄗㄡ
漢語拼音zōu
釋義

1.  國名。春秋時國,故址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縣地,戰國時改為為楚所滅說文解字.:「魯縣,古國,帝顓頊之後所封。」

2.  姓。如明代有鄒允隆。《通志.卷二七.氏族略》:「鄒氏,子姓。宋公之後。正考父食邑於鄒,生叔梁紇,遂為鄒氏。」

A04218-001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邑部》。


注音 ㄗㄡ
漢語拼音 zōu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鄒」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邑部》:「,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從邑,芻聲。側鳩切。」《四聲篇海.邑部》:「,仄侯切。」《宋元以來俗字譜.邑部》引〈嶺南逸事〉作「」。《彙音寶鑑.沽上平聲》:「,同鄒。」《康熙字典.邑部》、《中文大辭典.邑部》、《漢語大字典.邑部》並引《龍龕》作「」。大陸簡化字亦作「」。

按今查《龍龕》但作「」,未見作「」者。《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鄒字》並引〈唐董惟靖墓誌銘〉作「」。乃「鄒」之簡省。作「」者,則又「」之省。故「」可為「鄒」之異體矣。

A04218
A04218-012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引〈隋冠軍司錄元鍾墓誌〉。


A04218
A04218-014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引〈唐范重明墓誌〉。

《干祿字書.平聲》。

《字彙補.邑部》。


A04218
A04218-002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邑部》。


注音 ㄗㄡ
漢語拼音 zōu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鄒」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邑部》:「,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從邑,芻聲。側鳩切。」《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鄒字》引〈隋龍藏寺碑〉作「」。《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鄒字》並引〈齊高叡脩佛寺碑〉亦作「」。《龍龕手鏡.邑部》:「,俗;鄒,正。」《龍龕手鑑.邑部》同。《四聲篇海.邑部》:「,音鄹,義同。」《康熙字典.邑部》、《中文大辭典.邑部》、《漢語大字典.邑部》、《中華字海》並引《龍龕》之說,謂「,同鄒。」

按《隸辨.平聲.尤韻.字》引〈孔宙碑〉:「按即鄒字,諸碑從芻之字,或省作。」「」蓋又「」之省也。故「」可為「鄒」之異體。

A04218
A04218-008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鄒字》引〈唐孔子廟堂碑〉。


A04218
A04218-006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邑部.鄒字》。


注音 ㄗㄡ
漢語拼音 zōu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鄒」之異體。《說文解字.邑部》:「,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從邑、芻聲。側鳩切。」《玉篇.邑部.鄒字》:「鄒,俗作。」《龍龕手鏡.邑部》:「,通;鄒,正。」《龍龕手鑑.邑部》同。

按《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引〈唐董惟靖墓誌銘〉「」及〈唐范重明墓誌〉作「」。《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鄒字》下錄同。《干祿字書.平聲》:「、鄒,上通下正。」「」當皆「」之省體,而「」則為「」之變體,故「」亦為「鄒」之異體。

A04218
A04218-01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引〈唐董惟靖墓誌銘〉。


A04218
A04218-011
部首筆畫  - 06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引〈魏敬史君碑陰〉。


A04218
A04218-016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鄒字》引〈東魏敬使君碑陰〉。


A04218
A04218-003-1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尤部.字》引〈孔宙碑〉。


=>」之異體。

注音 (一)ㄗㄡ (二)ㄗㄡ
漢語拼音 (一)zōu (二)zōu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

」為「鄒」之異體。《說文解字.邑部》:「,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從邑,芻聲。側鳩切。」《漢隸字源.平聲.尤韻.鄒字》引〈舉吏張玄殘碑〉作「」。《隸辨.平聲.尤韻.字》引〈孔宙碑〉:「即鄒字。諸碑從芻之字,或省作。」《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鄒字》、《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鄒字》並引〈魏張猛龍碑〉:「」。《龍龕手鏡.邑部》:「,今;鄒,正。」《龍龕手鑑.邑部》同。

按依《隸辨》之說,可知「」為「鄒」之簡省。故「」可為「鄒」之異體。

()

=>」之異體。

A04218
A04218-015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鄒字》引〈隋洺州南和縣灃水橋後碑〉。


A04218
A04218-010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邑部.鄒字》引〈宋鄒非熊九曜石題名〉。


A04218
A04218-019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六.邑部》。


A04218
A04218-018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邑部》。


A04218
A04218-009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鄒字》引〈唐兗公頌〉。


A04218
A04218-017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邑部》。

《重訂直音篇.卷六.邑部》。


=>」之異體。

A04218-005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尤韻》。


#「」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ㄗㄡ (一)ㄐㄩˋ #ㄗㄡ
漢語拼音 (二)zōu (一)jù #zōu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

「鄹」為「鄒」之異體。《說文解字.邑部》:「,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從邑、芻聲。側鳩切。」《廣韻.平聲.尤韻》:「鄒、鄹,上同。」《龍龕手鏡.邑部》:「鄒、鄹,二正。」《龍龕手鑑.邑部》說同。《重訂直音篇.卷六.邑部》:「鄒、側鳩切。縣名,又姓。鄹,同上。」

按「鄒」從「芻」聲;芻,又愚切。「鄹」從「聚」聲,聚,才句切。二字古音並屬從紐、四部,故「鄒」古或作「鄹」。《論語.八佾》:「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鄹人即鄒人也。是則「鄹」可為「鄒」之異體。惟僅限於古縣名也。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另兼正字。
A04218
A04218-007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邑部》。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平聲.十八尤.頁210.右
隸辨
卷二.平聲.十八尤.頁294.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六朝別字記新編
干祿字書
平聲.頁8.左
五經文字
阝部.頁44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八尤.甾尤切.頁26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十一尤侯幽韻.頁66.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十九尤.頁547.下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平聲.頁221.左
卷三.沽上平聲.頁221.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