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地名。春秋時晉邑,故址約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縣西。《說文解字.邑部》:「邵,晉邑也。」
2. 水名。邵水發源龍山。西流會桐江、檀江在湖南省寶慶縣東注入資水。《讀史方輿紀要.卷八一.湖廣七.寶慶府》:「龍山……頂有龍池泉如湧潮,分為二派,一入湘鄉為漣水,一入邵陽為邵水。」又「洛陽山在府東北五里,澬、邵二水合流其下。」
3. 姓。如三國魏有邵登,清代有邵長蘅。漢.王符《潛夫論.三式》:「然則良臣如王成、黃霸、龔遂、邵信臣之徒,可比郡而得也。」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邑部》。
《四聲篇海.邑部》。
「」為「邵」之異體。邵,《說文解字.邑部》:「,晉邑也。從邑,召聲。」《龍龕手鏡.邑部》:「邵,正。,今,市照反,人姓。」《龍龕手鑑.邑部》同。《四聲篇海.邑部》:「邵,二,是照切,晉邑也。」《歷代書法字彙.邑部》引明董其昌〈三希堂法帖〉作「」。又《異體字例》,凡召形多作,故「」可為「邵」之異體。
《隸辨.去聲.笑韻.字》引〈衡方碑〉。
「」為「邵」之異體。邵,《說文解字.邑部》:「,晉邑也。從邑,召聲。」《隸辨.去聲.笑韻》引〈衡方碑〉字作「」,楷化作「」。《正字通.邑部》:「,市召切,音……。」《歷代書法字彙.邑部》引〈唐柳公權玄柲塔〉作「」、引〈漢張遷碑〉作「」,楷作「」也。又《異體字例》凡召形多作。故「」可為「邵」之異體。
《漢隸字源.去聲.笑韻.邵字》引〈北海相景君碑〉。
《隸辨.去聲.笑韻.字》引〈楊君石門頌〉。
「」為「邵」之異體。邵,《說文解字.邑部》:「,晉邑也。從邑,召聲。」《隸辨.去聲.笑韻》:「,〈楊君石門頌〉:南鄭趙,字季南。按即邵字。」《金石字辨異.去聲.嘯韻》「」下引同。並云:「按即邵字。」又《異體字例》,凡召形多作名,故「」可為「邵」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