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
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
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
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
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A04182
字號A04182正字 - 11 - 15 
說文釋形大徐本:,登也。从辵,C12844聲。,古文遷,从手、西。(七然切)
段注本:,登也。从辵,c12844聲。,古文遷,从手、西。(七然切)
注音ㄑㄧㄢ
漢語拼音qiān
釋義

1.  登。說文解字.辵部》:「遷,登也。」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漢.鄭玄.箋:「謂鄉時之鳥,出從深谷,今移處高木。」唐.李嶠〈鶯〉詩:「寫囀清弦裡,遷喬暗木中。」

2.  變換地方。如:「遷居」、「遷移」。玉篇.辵部》:「遷,也。」書經.盤庚上》:「盤庚五遷,將治殷。」楚辭.屈原.九章.哀郢》:「方仲春而東遷。」

3.  改變、轉移。如:「見異思遷」、「事過境遷」。龍龕手辵部》:「遷,變也。」玉篇.辵部》:「遷,易也。」論語.:「不遷怒,貳過。」晉.陸機〈文賦〉:「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

4.  、調動。龍龕手辵部》:「遷,也。」漢書.卷八一.匡張孔馬傳.張禹:「由是遷光祿大夫。」三國魏.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間聞足下遷,然不喜。」

5.  貶謫、降職。字彙.辵部》:「遷,也。」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吾極知其左遷。」宋.柳宗元〈香鏀州凌員外司馬〉詩:「出守鳥江滸,老遷水湄。」

6.  被貶的。如:「遷客騷人」。

7. 古州名,在今湖北省房縣讀史方輿紀要卷七九湖廣五陽府:「房縣,先主置房陵郡於此,曹丕改置新城郡…貞觀十年,改置房州。」

A04182
A04182-067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仙韻》。


A04182-001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仙韻》。


注音 ㄑㄧㄢ
漢語拼音 qiā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遷」之異體。音ㄑㄢ。

《說文解字.辵部》:「,登也。從辵聲。,古文遷,從手西。」徐鉉七然切,今音ㄑㄧㄢ。楷定作「遷」。

《集韻.平聲.仙韻》:「遷,古作。」《正字通.辵部》:「,古文遷。」按:「遷」字《說文》載古文作「」,楷化作「」,段玉裁注「」云:「從手西,形聲。」當從手西聲也。《精嚴新集大藏音.手部》:「、西音。」西音而讀遷,蓋陰陽對轉之道。如從「先」(ㄒㄢ)之「洗」,可讀為ㄒˇ,「西施」又可寫成「先施」之例同。

A04182
A04182-002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仙韻》。


注音 ㄑㄧㄢ
漢語拼音 qiā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遷」之異體。音ㄑㄢ。

《集韻.平聲.仙韻》:「遷,古作。」《玉篇.手部》:「,次然切,遷徙也。」《中文大辭典.手部》:「,遷之古字。」

按:《正字通.手部》云:「,舊註同遷。按:精薀本作,篆作,省作,訛作,非。」所說甚是。

A04182
A04182-003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手部》。


注音 ㄑㄧㄢ
漢語拼音 qiā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遷」之異體。音ㄑㄢ。

《字彙補.手部》:「,古文字,出《說文》。」即遷字。《康熙字典.手部》:「,《說文》古文遷字。《六書精薀》作。《玉篇》、《集韻》省作,亦作。」《中文大辭典.手部》:「,遷之古字。」

按:「遷」字《說文》古文作「」,則「」字蓋其楷化之字。

A04182
A04182-06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手部》。


A04182
A04182-006-1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遷」字古文作「」,或省作「」,又變作「」、作「」。《龍龕手鑑》作「」者,當又「」字之訛省。


注音 ㄑㄧㄢ
漢語拼音 qiā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遷」之異體。遷,《說文解字.辵部》作「」,云:「登也。從辵聲。」今考《龍龕手鑑.興部》云:「,音遷。」《中華字海.丿部》則云:「,同遷。字見《龍龕》。」按《廣韻.平聲.仙韻》云:「,古文(遷),,同遷。」《玉篇.臼部》云:「,升高也;,同上;,古文。」是「」、「」與「遷」無別,又《漢書.韋賢傳注》云:「,古遷字。」〈地理志.注〉云:「,古遷字。」可知「遷」字古文作「」,或省作「」,又變作「」、作「」。《龍龕手鑑》作「」者,當又「」字之訛省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遷」字之異體。

A04182-004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部》引〈列女傳〉等。


#「」另兼正字。

注音 ㄑㄧㄢ #ㄑㄧㄢ
漢語拼音 qiān #qiā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遷」之異體。音ㄑㄢ。

《宋元以來俗字譜.辵部》引〈列女傳〉、〈通俗小說〉、〈古今雜劇〉、〈三國志平話〉、〈太平樂府〉、〈嬌紅記〉、〈東記〉、〈金瓶梅〉皆作「」。《正字通.辵部》:「,俗遷字。」

按:大陸簡化字「遷」亦作「」,「遷」之作「」,乃聲符之替換。


#「」另兼正字。
A04182
A04182-011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補遺.部》。


A04182
A04182-007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僊韻.遷字》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

《干祿字書.平聲》。

《康熙字典.部》。


A04182
A04182-037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魏樂安哀王元悅墓誌〉。


A04182
A04182-028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魏樂安哀王元悅墓誌〉。

《龍龕手鑑.部》。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08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僊韻.遷字》引〈帝堯碑〉。

《字彙.部》。

《中文大辭典.部》。


A04182
A04182-024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唐嗣王李戢墓誌〉。


A04182
A04182-036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魏元襲墓誌〉。


A04182
A04182-049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隋豆盧寔墓誌〉。


A04182
A04182-045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周時珍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43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魏元璨墓誌〉。


A04182
A04182-025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遷字》引〈唐茹守福碑〉。


A04182
A04182-014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僊韻.遷字》引〈周憬功勳銘〉。


A04182
A04182-038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唐處士郭壽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53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唐堅行禪師塔銘〉。

《敦煌俗字譜.部.遷字》引〈祕4.030.左9〉。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46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隋元公夫人姬氏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27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魏元氏蘭夫人墓誌〉。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63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魏刁遵墓誌銘〉。

《龍龕手鑑.部》。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44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魏元始和墓誌〉。


A04182
A04182-039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偽周張矩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60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唐王君夫人劉氏合葬墓誌銘〉。


A04182
A04182-048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隋宮人徐氏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30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齊姜纂造象記〉。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20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唐大智禪師碑〉。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47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隋高墓誌〉。


A04182
A04182-015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遷字》引〈唐徐公神道碑〉。

《干祿字書.平聲》。


A04182
A04182-018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僊韻.遷字》引〈博陵太守孔彪碑〉。


A04182
A04182-009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僊韻.遷字》引〈衛尉衡方碑〉。

《字彙補.部》。

《中文大辭典.部》。


A04182
A04182-035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李夫人墓誌〉。


A04182
A04182-058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A04182
A04182-064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21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遷字》引〈北魏孝文弔比干墓文〉。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40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魏顯祖嬪侯夫人墓誌〉。


A04182
A04182-055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唐宛貞約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51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唐姚暢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65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隋楊德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10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字彙補.部》。

《中文大辭典.部》。


A04182
A04182-068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仙韻》。


=>C18461」之異體。

A04182
A04182-023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遷字》引〈唐慈恩寺聖教序〉。


A04182
A04182-034
部首筆畫  - 12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魏寇A03318-009哲墓誌〉。


A04182
A04182-071
部首筆畫  - 12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A04182
A04182-006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注音 ㄑㄧㄢ
漢語拼音 qiā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遷」之異體。音ㄑㄢ。

《龍龕手鑑.辵部》:「遷正、俗。」魏平陽縣公《元恭墓誌》:「又為司徒主簿,俄中書侍郎。」即遷字。《字彙補.辵部》:,同與遷同。

按:「遷」之作「」,蓋碑石形近之訛體。

A04182
A04182-041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魏李蘭墓誌〉。


A04182
A04182-032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隋杜相夫造象記〉。


A04182
A04182-050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隋卜仁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56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朝別字記新編.于府君義橋石像記〉。


A04182
A04182-022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遷字》引〈東魏義橋石像碑〉。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52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唐畢遊江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31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隋楊秀墓誌〉。


A04182
A04182-029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魏寇憑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57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A04182
A04182-054
部首筆畫  - 17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遷字》引〈唐程元景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12
部首筆畫  - 18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字彙補.部》。

《中文大辭典.部》。


A04182
A04182-033
部首筆畫  - 18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遷字》引〈隋元公墓誌銘〉。

《中華字海.辶部》。


A04182
A04182-005
部首筆畫  - 18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仙韻》。


注音 ㄑㄧㄢ
漢語拼音 qiān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遷」之異體。音ㄑㄢ。

《廣韻.平聲.仙韻》:「遷,去下之高也。,古文。」《字彙.辵部》:「,古文遷字。」《正字通.辵部》:「,遷本字。」

按:「遷」字小篆作「」,「」字乃篆文之楷化字也。

A04182
A04182-013
部首筆畫  - 18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部》。


A04182
A04182-059
部首筆畫  - 19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部》。

《康熙字典.部》。


A04182
A04182-026
部首筆畫  - 19 - 26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仙韻》。

《四聲篇海.部》。


A04182
A04182-016
部首筆畫  - 21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仙韻.字》引〈孔宙碑〉。


A04182
A04182-017
部首筆畫  - 21 - 2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僊韻.遷字》引〈真令劉脩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平聲.二僊.頁131.左
隸辨
卷二.平聲.二仙.頁178.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6.左
五經文字
a01784-016部.頁72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23.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仙.親然切.頁164
平聲.五支.尒支切.頁34
平聲.一先.倉先切.頁158
平聲.二仙.親然切.頁164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十一先.頁544.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辵部.頁9.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06.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堅上平聲.頁30.右
卷一.堅上平聲.頁30.右
檢字表.辵部.頁305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一先.頁85.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