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ㄔˊ 1. 緩行,慢慢走。《說文解字.辵部》:「遲,徐行也。」《詩經.邶風.谷風》:「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2. 緩、慢。如:「事不宜遲」、「說時遲,那時快。」《易經.歸妹卦》:「歸妹愆期,遲歸有時。」清.宋大業《北征日記》:「道路崎嶇,車行甚遲。」 3. 不靈活、不敏捷。如:「遲鈍」。《漢書.卷六○.杜周傳》:「周少言重遲,而內深次骨。」《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4. 晚、不早。如:「姍姍來遲」、「遲到」。《玉篇.辵部》:「遲,晚也。」《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晉.陸機〈燕歌行〉:「非君之念思為誰,別日何早會何遲!」 5. 猶豫、延緩。如:「遲疑不決」。《晉書.卷七八.列傳.孔愉》:「況二三子無曩人之嫌,而遇天啟之會,當如影響,有何遲疑。」唐.白居易〈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6. 姓。如商代有遲任。又複姓。《廣韻.平聲.脂韻》:「遲,《魏書》尉遲氏,後改為尉氏。」 (二)ㄓˋ 1. 等待、期望。《廣韻.去聲.至韻》:「遲,待也。」《字彙.辵部》:「遲,希望也。」《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南朝宋.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2. 一直到、等到。《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高祖呂皇后傳》:「遲帝還,趙王死。」《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