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阻止、禁絕。《說文解字.辵部》:「遏,微止也。」清.段玉裁.注:「《釋詁》:『遏,止也。』按:微者,細密之意。」《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憯不畏明。」《元史.卷一七四.列傳.夾谷之奇》:「歲大旱,有司議平穀價,以遏騰涌之患。」
2. 傷害。《詩經.大雅.文王》:「命之不易,無遏爾躬。」
3. 及。《爾雅.釋言》:「遏、遾,逮也。」晉.郭璞.注:「東齊曰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
4. 姓。如清代有遏必隆。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辵部》。
《隸辨.入聲.曷韻.字》引〈陳球碑〉。
《漢隸字源.入聲.曷韻.遏字》引〈太尉劉寬碑〉。
《漢隸字源.入聲.曷韻.遏字》引〈西嶽華山廟碑〉。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遏字》引〈漢西鄉侯碑〉。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遏字》引〈魏王基墓誌〉。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遏字》引〈魏赫連悅墓誌〉。
「」為「遏」之異體。「遏」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辵部》作「」,段注本《說文.辵部》作「」,俱曰:「微止也。從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
「」字見《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遏字》引魏〈赫連悅墓誌〉,《敦煌俗字譜.辵部》亦作如此。按:「遏」字其中本從「人」,而「」改從「一」,當是省筆而俗者也,其為「遏」之異體可信,故可收。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遏字》引〈隋元鍾墓誌〉。
《龍龕手鑑.辵部》。
「」字見《龍龕手鑑.部》,曰:「阿反。止也、絕也、遮也。」《廣韻.入聲.韻》並同。按:「遏」、「」音義並同,而「遏」其中本從「」,「」則改作「止」,當是由「」之形變者也,筆意猶可得,其為「遏」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