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A04146
A04146
字號A04146正字 - 07 - 11 
說文釋形

大徐本:,就也。从辵,告聲。譚長說:「造,上士也。」,古文造,从舟。(七到切)
段注本:,就也。从辵,告聲。譚長說:「造,上士也。」,古文造,从舟。(七到切)

注音(一)ㄗㄠˋ (二)ㄘㄠˋ
漢語拼音(一)zào (二)cào
釋義

()ㄗㄠˋ

1.  成就。如:「造就」、「可造之材」。《說文解字.部》:「造,就也。」《詩經.大雅.思齊》:「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鏡花緣》第二二回:「我看你們雖可造就,無奈都是行路之人,不能在此耽擱。」

2.  造詣、到達境界。《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吾力學三十年,今乃能造此地。」

3.  創建、創製。如:「締造」、「蔡倫造紙」。《書經.康誥》:「用肇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宋書.卷一八.禮志五》:「指南車,……至於秦、漢,其制無聞。後漢張衡始復創。」

4.  製作。如:「製造」、「釀造」、「仿造」。《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雙股劍。」《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數,便一模二樣,暗地裡打來換了。」

5.  建設、建築。如:「營造」、「造船」。《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我如今添房屋,修理得錦錦簇簇,週迴花木,栽植得整整齊齊。」《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建這祠,須數千金。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

6.  虛構、捏造。如:「造謠」。《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八刑糾萬民……七曰:造言之刑。」漢.鄭玄.注:「造言,訛言惑眾。」漢.王充《論衡.對作》:「用筆墨者,造生空文,為虛妄之傳。」

7.  給予生命。如:「恩同再造」。《幼學瓊林.卷一.天文類》:「感救死之恩,曰:『再』」《宋書.卷七五.列傳.王僧達》:「內慮於己,外訪於親,以為天地之仁,施不期報,再之恩,不可妄屬。」

8.  對立之兩方。如訴訟時原告與被告稱為「兩造」。《書經.呂刑》:「兩造具備,師聽五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卻說武昌府知府當時聽了兩的話,心下思量,萬想不到果真總督大人還要當當。」

9.  至、到達。如:「登峰造極」、「造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三國演義》第二七回:「累次府,不得參見,故拜書告辭。」

10.  開始。《書經.伊訓》:「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漢.孔安國.傳:「造、哉,皆始也。」《禮記.中庸》:「君子之道,端乎夫婦。」

11.  急遽、倉促、突然。通「猝」。《禮記.玉藻》:「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12.  時代、時期。如:「滿清末造」。《儀禮.士冠禮》:「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三.兩漢風俗》:「至其末造,朝政昏濁,國事日非。」

13.  術數用語。命相家稱人之生辰八字為「造」。如:「坤造」、「乾造」。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二五齣:「請問小姐貴造?」《金瓶梅》第二九回:「神仙道:『請先觀貴,然後觀相尊容。』」《聊齋志異.卷九.邵臨淄》:「有術士推其造,決其必受官刑。」

14.  姓。如周代有造父。

()ㄘㄠˋ

1.  納。《禮記.喪大記》:「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漢.鄭玄.注:「造猶內也,……既小斂,先內冰盤中,乃設牀於其上。」

2.  ㄗㄠˋ19之又音。

A04146
A04146-010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造字》引〈魏李興造象〉。


A04146
A04146-007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部》。


注音 (1)ㄗㄠˋ (2)ㄘㄠˋ
漢語拼音 (1)zào (2)cào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造」之異體。按「」為「造」之異體。《異體字例》凡告形多作「」。故「」亦可為「造」之異體。《說文解字.辵部》:「,就也。從辵.告聲……。」下列古文「」字,云:「古文造從舟。」,後世隸變作「」。《廣韻.上聲.皓韻》字作「」。《四聲篇海.舟部》、《康熙字典.舟部》字並同。故「」可為「造」異體。

A04146-001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部》。


注音 (1)ㄗㄠˋ (2)ㄘㄠˋ
漢語拼音 (1)zào (2)cào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造」之異體。造,段注本《說文解字.辵部》:「,就也。,古文造從舟。」段氏云:「〈釋水〉:天子造舟。《毛傳》同。陸氏云:《廣雅》作。按者謂並舟成梁,後引伸為凡成就之言。」此「」之字義,與「造,就也」合。《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皓韻》引〈唐神通寺造像記〉:「為太宗文皇帝敬象一軀。按,古文造字。」《集韻.去聲.號韻》:「造,《說文》:就也。譚長說造上士也。古從舟。」故「」可為「造」之異體。

A04146
A04146-012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造字》引〈齊段婆造象〉。


A04146
A04146-013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零卷.舟部.字》。


A04146
A04146-002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舟部》。

《字彙.舟部》。


注音 (1)ㄗㄠˋ (2)ㄘㄠˋ
漢語拼音 (1)zào (2)cào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造」之異體。《龍龕手鏡.舟部》:「,今;,正,昨草反。天子,又比舟為橋也。」《四聲篇海.舟部》:「,昨草切,與同。」《字彙.舟部》:「,同」《漢語大字典.舟部》:「,同(造)。」按「」為「造」之異體,此「」字以造為聲符,又有造舟之義,形聲兼會意,「」為「造」之異體,甚明。復有諸文獻為據,故可定「」為「造」之異體。

A04146
A04146-003-1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韻》。

《四聲篇海.艸部》。


注音 (1)ㄗㄠˋ (2)ㄘㄠˋ
漢語拼音 (1)zào (2)cào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造」之異體。《集韻.上聲.皓韻》:「造……,作也,或從草。」造或從草,蓋草、告同韻部。早俗作皁,故「」俗作「」,《四聲篇海.艸部》:「,昨早切,造作也。」《字彙補.艸部》:「,昨早切,音皁,造作也。」《康熙字典.備考.艸部》:「,《篇海》與造同。」按「」為「造」之異體,此俗體之「」自可為「造」之異體,上列諸文獻並可證。

A04146
A04146-017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皓韻》。

《字彙.走部》。

《漢語大字典.走部》。


#「C13750」另兼正字。

A04146
A04146-009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造字》引〈漢會稽冢地刻石〉。


A04146
A04146-004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韻》。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注音 (1)ㄗㄠˋ (2)ㄘㄠˋ
漢語拼音 (1)zào (2)cào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造」之異體。按「」為「造」之異體,之聲符艸、草音同,「」亦可為「造」之異體。《集韻.上聲.皓韻》「造」下列有「」字,云:「古作……。」《類篇.辵部》同。《重訂直音篇.卷三.辵部》:「造,在早切,建也,立也。」下列「」「」,云:「同上。」並可證「」可為「造」之異體。

A04146
A04146-014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部》引〈古今雜劇〉。


A04146
A04146-006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部》。

《廣韻.上聲.韻》。


注音 (1)ㄗㄠˋ (2)ㄘㄠˋ
漢語拼音 (1)zào (2)cào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造」之異體。造,《說文解字.辵部》作「」,隸變作「」。《廣韻.上聲.皓韻》、《集韻.上聲.皓韻》、《正字通.辵部》字並作「」。又《異體字例》凡告形多作。故「」可為「造」之異體。

A04146
A04146-015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A04146
A04146-011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造字》引〈魏比丘惠榮造象〉。


A04146
A04146-005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韻》。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注音 (1)ㄗㄠˋ (2)ㄘㄠˋ
漢語拼音 (1)zào (2)cào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為「造」之異體。《集韻.上聲.皓韻》「造」下列「」字,云:「作也,或從草。」草,造旁紐雙聲,又屬同韻部,音近耳。《重訂直音篇.卷三.辵部》:「造,在早切,建也,立也。」下出「」二字,云:「同上。」《漢語大字典.辵部》:「,同造。《集韻.皓韻》:造,作也。或從草。《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與造義同,造作也。」、造之聲符同韻部,可以替換。故可訂「」為「造」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上聲.三十二皓.頁303.左
去聲.三十七號.頁430.右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二皓.頁422.左
卷四.去聲.三十七號.頁595.右
金石文字辨異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三十二皓.在早切.頁401
去聲.三十七號.則到切.頁587
去聲.三十七號.七到切.頁587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36
彙音寶鑑
卷三.高上去聲.頁296.右
卷四.高下去聲.頁303.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三十七號.頁257.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0 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