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退
释义
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
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A04130
字號A04130正字退 - 06 - 10 
說文釋形「退」《說文》作「」。
大徐本:,卻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夊。或从内。,古文从辵。(他內切)
段注本:,卻也。从彳、日、夊。一曰行遲。或从内。,古文从辵。(他內切)
注音ㄊㄨㄟˋ
漢語拼音tuì
釋義

1.  向後倒行、移動。與「進」相對。段注本《說文解字.ㄔ部》:「退,卻也。」《三國演義》第九二回:「西涼兵素知趙雲之名,今見其英勇如昔,誰敢交鋒?趙雲馬到處,陣陣倒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九回:「再過兩天,督撫衙門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是解嚴了。」

2.  畏縮。《論語.先進》:「求也退,故進之。」《金史.卷一○九.列傳.陳規》:「平居則意氣自高,遇敵則首尾退縮。」《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范進退前縮後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

3.  謙讓。《史記.卷二四.樂書》:「君子以謙退為禮,以損減為樂,樂其如此也。」《漢書.卷八一.匡張孔馬傳.孔光》:「霸為人謙退,不好權勢,常稱爵位泰過,何德以堪之!」《晉書.卷三七.宗室列傳.安平獻王孚》:「宣帝執政,常自退損。」

4.  離去、離開。《禮記.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後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功成身退,讓國遜位,歷世外戚,無與為比。」

5.  辭去職務、使辭去職務。《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於野。」《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不敢以其不勝任而輒退之。」

6.  取消、解除。元.王曄〈慶東原.明明的退佃麗春園〉曲:「明明的退佃麗春園,暗暗的開除了雙解元。」《紅樓夢》第一六回:「聞得父母退了前夫,她便一根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7.  脫去、除去。如:「退毛」。《西遊記》第一八回:「因是曉得父親要祛退他,他也常常防備,故此昏來朝去。」《西遊記》第三三回:「把他且浸在後邊淨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鹽醃著,等天陰下酒。」

8.  減損、消失、衰減。《左傳.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蘇軾〈雪後書北臺壁〉詩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9.  歸還。如:「退貨」、「退票」、「包退包換」、「貨既出門,概不退換。」

A04130
A04130-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彳部》。


A04130
A04130-001-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彳部.字》。


注音 ㄊㄨㄟˋ
漢語拼音 tuì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退」之異體。退,《說文解字.彳部》:「,卻也。一曰行遲也。從彳,從曰,從夊。或從內。,古文從辵。」《玉篇.彳部》收「」,以為同「」,「」下注云:「他對切。古文退字。」《集韻.去聲.隊韻》「……退」等字下注云:「吐內切。《說文》卻也。一曰行遲也。或從內,……隸作退。」《類篇.辵部》說同。《四聲篇海.彳部》下云:「他對切,卻也,古退字。」按:依據《說文》,為退之或體楷化字,故當為「退」之異體字。

A04130
A04130-024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彳部》。


A04130
A04130-002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部》。

《玉篇.彳部.字》。


注音 ㄊㄨㄟˋ
漢語拼音 tuì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退」之異體。退,《說文解字.彳部》:「,卻也,一曰行遲也。從彳從曰從夊。,古文從辵。」《新加九經字樣.辵部》收「退」二字,注云:「卻也。上《說文》,下經典相承。」《玉篇.彳部》「」下注云:「他對切。古文退字。」《廣韻.去聲.隊韻》下亦云同「退」字。按:「」為「退」之篆文楷化字形,故當為「退」之異體字。

A04130
A04130-022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彳部》。


A04130
A04130-015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隊韻.退字》引〈漢梁休碑〉。

《漢語大字典.彳部》。


A04130
A04130-003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部》。


A04130
A04130-003-1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部》。

《類篇.部》。


注音 ㄊㄨㄟˋ
漢語拼音 tuì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退」之異體。退,《說文解字.彳部》:「,卻也。一曰行遲也。從彳從曰從夊。或從內。,古文從辵。」《龍龕手鏡.部》收「」字,以為「」之古文,「」下注云:「音退,曰行遲也。」當即「退」之異體。《玉篇.辵部》亦收「」,以為「退」之古文。《類篇.辵部》「退」下云:「吐內切。卻也,一曰行遲也,,古作……,隸作退。」《四聲篇海.辵部》下亦云:「古文退字。」按:依《異體字例》,從「彳」之字或演變為「辶」,故「」當為退之或體楷化演變而來,當為「退」之異體字。

A04130
A04130-025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去聲.隊廢韻》。

《敦煌俗字譜.部.退字》引〈中79.714.上5〉。


A04130
A04130-009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隊韻.退字》引〈議郎元賓碑〉。


A04130
A04130-014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隊韻.退字》引〈綏民校尉熊君碑〉。


A04130
A04130-010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隊韻.退字》引〈冀州刺史王純碑〉。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彙音寶鑑.檜上去聲》。


A04130
A04130-005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部.退字》。


注音 ㄊㄨㄟˋ
漢語拼音 tuì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退」之異體。退,《說文解字.彳部》:「,卻也。一曰行遲也。從彳從曰從夊。,古文從辵。」《玉篇.辵部》收「」字,以為「退」之古文。《廣韻.去聲.隊韻》退下亦收古文「」。《集韻.去聲.隊韻》、《類篇.辵部》都云「隸作退」,「古作」。按:當為「退」之古文楷化字形,為「退」之異體字。

A04130
A04130-027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異體字手冊.十畫》。


A04130
A04130-020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部》。

《中華字海.辶部》。


A04130
A04130-023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去聲.隊韻》。


A04130
A04130-017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退字》引〈魏唐耀墓誌〉。

《中華字海.辶部》。


A04130
A04130-018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退字》引〈唐李玄靖碑〉。

《中華字海.辶部》。


A04130
A04130-012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隊韻.退字》引〈淳于長夏承碑〉。

《中華字海.辶部》。


A04130
A04130-019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部》。


A04130
A04130-006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康熙字典.部》。

《漢語大字典.部》。


A04130
A04130-021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隊韻》。


A04130
A04130-013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隊韻.退字》引〈繁陽令楊君碑〉。


A04130
A04130-028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明嘉靖朝鮮歸真寺本《龍龕手鑑.部》。

《中華字海.辶部》。


A04130
A04130-008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字彙補.部》。

《中文大辭典.部》。


A04130
A04130-029
部首筆畫  - 15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去聲.十八隊.頁395.左
隸辨
卷四.去聲.十八隊.頁550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3.左
新加九經字樣
辶部.頁7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二十八盍.諾盍切.頁775
附錄.頁833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四.去聲.十八隊.頁75.右
六書正譌
去聲.十一隊廢韻.頁132.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ㄔ部.頁9.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06.左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39
彙音寶鑑
卷五.檜上去聲.頁448.右
卷五.檜上去聲.頁448.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十八隊.頁231.右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