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驚聲也。从乃省,西聲。籀文不省。或曰,往也。讀若仍。臣鉉等曰:「西非聲,未詳。」,古文。(如乘切)段注本:,驚聲也。从省,卤聲。籀文不省。或曰,往也。讀若仍。,古文。(如乘切)
❶你。史記.卷九十七.陸賈傳:「迺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❷此、這。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五子不滿隅,一子可滿期,非迺子耶?」
於是。同「乃」。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時單于與中郎將杜崇不相平,迺上書告崇。」
竟然、居然。同「乃」。宋史.卷四一六.余玠傳:「儒者中迺有此人!」
姓。如元代有迺穆泰。
〔關鍵文獻〕
《字鑑.上聲.海韻》。
《古今正俗字詁.迺字》。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賄韻.乃字》引〈唐房彥謙碑〉。
(一)
「廼」為「迺」之異體。迺之小篆作,《說文解字.部》云:「驚聲也。從省西聲。」今取後世通行之隸變形體「迺」為正字。「迺」從辵部,辵部與廴部文獻多混。考迺字之篆體本從乃省,隸定作「」,與「辵部」草寫形似,故後代混為「辵部」,又混為「廴部」。顧靄吉《隸辨.上聲.海韻》「迺」下注云:「迺當從,、古文乃也,碑變從辶,今俗因之。」是也。《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賄韻》引〈唐房彥謙碑〉「迺」即作「廼」。故收「廼」為「迺」之異體可也。
「廼」為「乃」之異體。《經典文字辨證書.部》云「廼」為「乃」俗。
(二)
=>「乃」之異體。
《龍龕手鑑.部》。
《玉篇零卷.乃部.字》。
《隸辨.上聲.海韻.字》引〈繁陽令楊君碑〉。
《四聲篇海.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