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野獸經過所留下的痕跡。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宋.黃庭堅.上大蒙籠詩:「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❷道路。文選.張衡.西京賦:「結罝百里,迒杜蹊塞。」薛綜.注:「迒,道也。」 ❸車行的痕跡。文選.張衡.東京賦:「軌塵掩迒,匪疾匪徐。」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足部》。
《集韻.平聲.唐韻》。
《中文大辭典.足部》。
「」為「迒」之異體。迒,《說文.辵部》作「」,云:「獸跡也。從辵亢聲。,迒或從足從更。」今考《龍龕手鑑.足部》、《玉篇.足部》並云:「,與迒同。」《集韻.平聲.唐韻》云:「迒,或作。」《正字通.足部》亦云:「,同迒。《說文》辵部,重文作,篆作。」然則可知「」字既為「迒」字之重文,故可收為其異體無訛。
《玉篇.辵部.迒字》。
《正字通.辵部》。
《中文大辭典.辵部》。
「」為「迒」之異體。迒,《說文.辵部》作「」,云:「獸跡也。從辵亢聲。,迒或從足從更。」今考《玉篇.辵部》云:「,同迒。」《正字通.辵部》則云:「,同。《說文》重文作,俗改作。」《康熙字典.辵部》、《中文大辭典.辵部》、《漢語大字典.辵部》亦皆引《玉篇》定「」同「迒」。今以字書有據,故可從《正字通》定「」字為「迒」字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