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4930B04930B04930B04930B04930B04930
字號B04930正字 - 09 - 16 
說文釋形「蹀」《說文》不錄。
注音ㄉㄧㄝˊ
漢語拼音dié
釋義

1. 蹈、踏。《集韻.入聲.帖韻》:「蹀,蹈也。」《字彙.足部》:「蹀,踏也,……履也。」《淮南子.俶真》:「足蹀陽阿之舞,而手會綠水之趨。」《資治通鑑.卷一九一.唐紀七.高祖武德九年》:「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亦作「喋血」、「啑血」。

2. 「蹀躞」:

(1)  小步行走的樣子。唐.溫庭筠〈錦賦〉:「凌波微步瞥陳王,既躞而容與。花塵香跡逢石氏,倐窈窕而呈姿。」亦作「疊燮」。

(2)  往來頻繁的樣子。《樂府詩集.卷四七.清商曲辭四.吳聲歌曲四.嬌女詩》二首之二:「躞越橋上,河水東西流。」

(3)  繁多的樣子。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我則見繡屏開花枝躞,綺窗閑花影重疊。」

(4)  輕薄無行之言語。《聊齋志異.卷四.胡世相公》:「若個躞語,不宜貴人出得!何便言狐子?恐吾家花姐不懽。」

(5)  行不穩。《字彙.足部》:「蹀,蹀躞,行不穩也。」

(6)  衣帶上之飾物。宋.陸游〈軍中雜歌〉詩八首之四:「名王金冠玉蹀躞,面縛纛下聲呱呱。」《遼史.卷一一五.二國外記列傳.西夏》:「金塗銀帶,佩蹀躞、解錐、短刀、弓矢。」亦作「韘」、「鞢」、「鞢」、「」。

3.  「躞蹀」:

(1)  小步行走的樣子。漢.卓文君〈白頭吟〉:「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或作「踕」、「踥」。

(2)  馬行走的樣子。唐.白居易〈和朝回與王鍊師遊南山下〉詩:「躞退朝騎,飄飄隨風裾。」

4.  「蹀蹀」:

(1)  小步走路的樣子。漢.馬第伯〈封禪儀記〉:「五六步一休,蹀蹀據頓地,不避溼闇。」宋.范成大〈三月十五日華容湖尾看月出〉詩:「徘徊忽騰上,蹀蹀恐顛墜。」

(2)  散亂的樣子。南朝宋.鮑照〈過銅山掘黃精〉詩:「蹀蹀寒葉離,潀潀秋水積。」

B04930
B04930-001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足部》。

《字彙.足部》。

《中文大辭典.足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B04930
B04930-002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足部》。

《字彙補.足部》。

《中文大辭典.足部》。


B04930
B04930-004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帖韻》。

《玉篇.足部.字》。

《中國書法大字典.足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B04930
B04930-005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足部》。


B04930
B04930-003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足部》。


B04930
B04930-006
部首筆畫  - 11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二.足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三十帖.託協切.頁781
入聲.三十帖.達協切.頁782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止部.頁8.右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7 4: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