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
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A04000
字號A04000正字 - 10 - 17 
說文釋形大徐本:,走也。从走,芻聲。(七逾切)
段注本:,走也。从走,芻聲。(七逾切)
注音(一)ㄑㄩ (二)ㄘㄨˋ (三)ㄘㄡˇ
漢語拼音(一)qū (二)cù (三)cǒu
釋義

(一) ㄑㄩ

1.  快走。《說文解字.走部》:「趨,走也。」《孟子.公孫丑上》:「其子趨而往視之。」晉.陶淵明〈雜詩〉二首之二:「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2.  前進、歸向。漢.王褒〈四子講德論〉:「今夫子閉門距躍,專精趨學有日矣!」《孟子.告子下》:「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

3.  依附。如:「趨炎附勢」。《荀子.議兵》:「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為因那陳秀才是個撒漫的都總管,所以那些眾人多把做一場好買賣,齊來奉他。」

4.  古禮中走路欲超前長輩時的小步快走。《論語.微子》:「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唐.柳宗元〈植靈壽木〉詩:「前趨問長老,重複欣嘉名。」

(二) ㄘㄨˋ

通「促」。

=>」之異體。

(三) ㄘㄡˇ

」之異體。

A04000
A04000-029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手部.趨字》引〈唐太樂今暢昉墓誌〉。


A04000
A04000-039-2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走部》。


A04000
A04000-014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走部》引〈通俗小說〉等。


A04000
A04000-017-1
部首筆畫  - 05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走部》。

《中華字海.走部》。


A04000-001
部首筆畫  - 05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辨.體辨三》。


注音 (1)ㄑㄩ (2)ㄘㄨˋ
漢語拼音 (1)qū (2)cù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趨」之異體。音ㄑㄩㄘㄨˋㄘㄡˇ。《說文解字.走部》:「,走也,從走芻聲。七逾切。」《字辨.體辨三》出「趨」二字,依其「體辨三」當為上正下俗。《宋元以來俗字譜.走部》亦載《太平樂府》、《金瓶梅》均出「」字;《中文大辭典.走部》亦引《辭海》云:「,趨俗字。」大陸簡化字,「趨」亦作「」,則定「」為「趨」之異體,可信。

A04000
A04000-039-1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一畫.趨字》引〈魏王誦墓誌〉。


A04000
A04000-013-1
部首筆畫  - 06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走部》。


A04000
A04000-002
部首筆畫  - 06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走部》。


注音 ㄑㄩ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趨」之異體。音ㄑㄩ。《四聲篇海.走部》有「」字,注但云「七須切」(音ㄑㄩ),未釋義;《字彙補.走部》則出「」字,云「同趨」;《康熙字典.走部》有「」字,云「《搜真玉鏡》同趨」;《中文大辭典.走部》同《康熙字典.補遺.走部》;《漢語大字典.走部》亦出「」字,注云:「《改併四聲篇海.走部》引《搜真玉鏡》:『,七須切。』《直音篇.走部》:『趨,走也。同趨。』」可證「」為「趨」之異體字。

A04000-008
部首筆畫  - 06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虞韻.趨字》引〈李翕西狹頌〉。


#「」另兼正字。

注音 ㄑㄩ #ㄔˊ
漢語拼音 qū #chí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趍」為「趨」之異體。音ㄑㄩ。《漢隸字源.平聲.虞韻》「趨」下出「」字,見《李翕西狹頌》,《廣韻.平聲.虞韻》「趨」下出「趍」篆,云:「俗,本音池。」《龍龕手鑑.走部》云:「趍通趨正,七俞反二。」亦以趨為正趍為通。《集韻.去聲.遇韻》下出「趨趍」二篆,云:「行之速也。詩巧趨蹌兮,或作趍。」「趨」或作「趍」,雖見列於以上諸書,唯《俗書刊誤.卷一.平聲.魚韻》云:「趨,俗作趍,非。趍音馳。」《字彙.走部》「趨」下云:「《說文》從走芻聲,俗作趍,非。」《正字通.走部》「趨」下云:「《集韻》亦作,泥。」《五經文字.走部》「趨」下云:「從芻,作多者訛。」《康熙字典.走部》「趨」篆亦引《五經文字.走部》此段考證。諸書皆以「趍」為「趨」之異體,為訛誤,而非通、非同。考「趨」從芻聲,古音在侯部;「趍」從多聲,古音在歌部,無由通,當是「趨」或變形作「」、「」,而訛成作「趍」,蓋形近而訛也。據以上考證,《異體字字典》收「趍」為「趨」之異體字,可信。

#「」另兼正字。


#「」另兼正字。
A04000
A04000-012
部首筆畫  - 06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走部》引〈東記〉。


A04000
A04000-033
部首筆畫  - 06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一畫.趨字》引〈隋□靜墓誌〉。

《中華字海.大部》。


A04000
A04000-027
部首筆畫  - 06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虞韻.趨字》引〈李翕西狹頌〉。

《中華字海.土部》。


A04000
A04000-003
部首筆畫  - 06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走部》。


=>」之異體。

注音 (一)ㄑㄩ (二)ㄔˊ
漢語拼音 (一)qū (二)chí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

」為「趨」之異體。音ㄑㄩ。《字彙補.走部》出「」字,云:「與趍趨同。」《康熙字典.補遺,走部》、《中文大辭典.走部》、《漢語大字典.走部》同引《字彙補》出「」字,唯但云:「與趨同。」則定「」為「趨」之異體字,可信。

()

=>」之異體。

A04000
A04000-022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一畫.趨字》引〈魏元爽墓誌〉。


A04000
A04000-023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手部.趨字》引〈齊侍中赫連子悅墓誌〉。


A04000
A04000-036-1
部首筆畫  - 07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走部》。


A04000
A04000-004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燭韻》。

《康熙字典.走部》。

《中文大辭典.走部》。


A04000
A04000-032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燭韻》。


注音 ㄘㄨ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趨」之異體。音ㄘㄨˋ。《集韻.入聲.燭韻》出「趨趣」三字,云:「趨玉切,速也,或作趣。」則知「」同「趨」,音ㄘㄨˋ。《四聲篇海.走部》:「,七玉切,速也。」《字彙補.走部》:「,七玉切,音促。」字形皆作「」。《康熙字典.走部》、《中文大辭典.走部》、《漢語大字典.走部》三書雖同引《集韻.入聲.燭韻》,唯字形易作「」,(右旁下作夕不作夂)因此,「」、「」皆當作為「趨」之異體字,音ㄘㄨˋ

A04000
A04000-018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一畫.趨字》引〈魏元悰墓誌〉。


A04000
A04000-035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手部.趨字》引〈魏李憲墓誌銘〉。


A04000
A04000-016
部首筆畫  - 08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虞韻.趨字》引〈唐豳州昭仁寺碑文〉。


A04000
A04000-037
部首筆畫  - 10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虞韻.趨字》引〈殽阬君神祠碑〉。


A04000
A04000-020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虞韻.趨字》引〈唐衛景武公碑〉。


A04000
A04000-010
部首筆畫  - 10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二十一畫.趨字》引〈唐盧承業墓誌〉。


注音 ㄑㄩ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趨」之異體。音ㄑㄩ。《碑別字新編.二十一畫》引〈唐盧承業墓誌〉「趨」下出「」字。《中華字海.走部》云:「,同。字見《唐盧承業墓誌》。」考趨字小篆作「」,「」字當小篆之變體,《異體字字典》收「」為「趨」之異體字,可信。

A04000
A04000-007
部首筆畫  - 10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虞韻.趨字》引〈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注音 (1)ㄑㄩ (2)ㄘㄨˋ (3)ㄘㄡˇ
漢語拼音 (1)qū (2)cù (3)cǒu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趨」之異體。音ㄑㄩㄘㄨˋㄘㄡˇ。《漢隸字源.平聲.虞韻》、《隸辨.平聲.虞韻》均出「」字為「趨」之異體,所據資料為《溧陽長潘乾校官碑》。「」之形體,當由小篆形體變來。《說文解字.走部》「趨」字形作「」,隸書「」當是直據小篆隸化而成。

A04000
A04000-006
部首筆畫  - 16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走部.趨字》引〈唐大夏縣主簿張弘墓誌〉。


注音 (1)ㄑㄩ (2)ㄘㄨˋ (3)ㄘㄡˇ
漢語拼音 (1)qū (2)cù (3)cǒu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趨」之異體。音ㄑㄩㄘㄨˋㄘㄡˇ。《偏類碑別字.走部》引〈唐大夏縣主簿張弘墓誌〉、《碑別字新編.二十一畫》引〈唐大夏縣主張弘墓誌〉、《中華字海.土部》均載「」為「趨」異體字,皆云見《唐大夏縣主簿張弘墓誌》。「趨」之小篆作「」,「」之形體當是小篆形體的訛變。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虞.頁62.右
平聲.十虞.頁63.左
隸辨
卷一.平聲.十虞.頁85.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走部.頁13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虞.逡須切.頁79
上聲.四十五厚.此苟切.頁439
去聲.十遇.逡遇切.頁496
入聲.三燭.趨玉切.頁653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四魚.頁543.上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a03989-003部.頁8.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194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平聲.頁501.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