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
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A03992
字號A03992正字 - 03 - 10 
說文釋形大徐本:,能立也。从走,己〔巳〕聲。,古文起,从辵。(墟里切)
段注本:,能立也。从走,巳聲。,古文起,从。(墟里切)
注音ㄑㄧˇ
漢語拼音
釋義

1.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來」。《說文解字.走部》:「起,能立也。」《玉篇.走部》:「起,立也。」《禮記.曲禮上》:「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垂死病中驚坐起,闇風吹雨入寒窗。」

2.  起床、離開床鋪。如:「早睡早起」。《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3.  飛升、湧騰。漢.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煙塵俱起,震天駭地;渴賞之士,鋒鏑爭先。」唐.李朝威《柳毅傳》:「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4.  復甦、痊癒、好轉。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寡人即不此病,吾將焉致乎魯國?」《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鄭玄》:「玄乃發墨守,鍼膏肓,起廢疾。」

5.  開始。如:「起筆」、「從今起」、「萬事起頭難」。《漢書.卷一○○.敘傳下》:「以述漢書,起元高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歲遠則同異難密,事積則訖易疏。」《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陳木南首還不覺的,到了半盤,四處受敵,待要喫他幾子,又被他占了外勢。」

6.  發動。如:「起義」。《戰國策.魏策三》:「乃為之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三國志.卷六五.吳書.王樓賀韋華傳.華覈》:「季夏之月,臣省月令,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會諸侯,不可以兵動眾,舉大事必有大殃。」

7.  產生。如:「起疑」、「肅然起敬」。《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百邪悉起。」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宋.朱熹〈跋趙中丞行實〉:「趙公之孝謹醇篤,雖古人猶難之,三復其書,令人敬。」

8.  舉用。如:「起用」、「東山再起」。《戰國策.秦策二》:「召公孫顯於韓,起樗裡子於國。」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9.  出身。《史記.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傳.淮南厲王》:「百姓願之,若旱之望雨。故起於行陳之中,而立為天子。」《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曹參》:「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10.  擬訂。如:「起草章程」、「起個大綱」。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草。」《儒林外史》第一九回:「當下留在後面樓上,了一個婚書稿。」

11.  建築、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治城郭,起譙樓。」唐.李商隱《雜纂.卷上.殺風景》:「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鴨。」

12.  取出。如:「起貨」、「起出凶刀一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太守即命公人押了小娥與地方,同到申蘭家起贓。」

13.  詩文首句、首聯或首段。《通俗編.詩法》:「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

14.  量詞:

(1)   計算成批人之單位。相當於「群」。如:「店裡來了兩起客人。」《紅樓夢》第九回:「那一起懶賊,你不說,他們樂得不動,白凍壞了你。」

(2)   計算事件發生之單位。如:「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再看幾宗文卷,一犯人竇娥藥死公公。」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府尹看科云〕這是那一?〔令史云〕這是劉玉娘藥死親夫,招狀是實,則要大人判個斬字。」

15.  置於動詞後,表示及、到之意。如:「想起往事,真是不勝感慨!」、「只要談起往事,他便眉開眼笑。」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我請將劉員外來,成了這樁親事。休道十個銀子,便是一百個銀子,也不說了!」《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主人出來,敘禮坐下,道了幾句彼此仰慕的話。湯鎮臺提要往後湖拜莊徵君。」

16.  置於動詞後,表示足夠或不夠之意。如:「經得起現實的考驗。」、「承受不起輿論壓力。」《紅樓夢》第四九回:「那史湘雲又是極愛說話的,那裡禁得香菱又請教他談詩,越發高了興。」《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們又不是山東咨送來的,我替你們再三設法,也算對得你們了。」

A03992
A03992-004
部首筆畫  - 01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囗部》。

《康熙字典.囗部》。

《中文大辭典.囗部》。


A03992
A03992-020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己部》。

《字彙補.己部》。

《中華字海.己部》。


A03992
A03992-017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走部》引〈三國志平話〉等。


A03992
A03992-006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止韻.字》引〈曹全碑〉。


A03992
A03992-010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起字》引〈魏閭伯昇墓誌〉。


A03992
A03992-023-1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走部》。


A03992
A03992-003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文大辭典.走部》。


注音 ㄑㄧˇ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起」之異體。《中文大辭典.走部》:「,起之訛字。」《說文》「起」篆段玉裁注云:「《五經文字》云從辰巳之巳是,《字鑑》從戊己之己非也。」

按:「起」據《說文》小篆,當從辰巳之巳,唯後世「巳」與「己」(音ㄐˇ)、「已」(音ˇ)每易訛亂,此種訛亂,漢隸已然。故「起」字為正字,他如「」(見《類篇.走部》)、「」(見《字鑑.上聲.止韻》)則皆其訛字,亦為異體字。

A03992
A03992-008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止韻.字》引〈曹全碑陰〉。


A03992
A03992-007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紙韻.起字》引〈漢華山廟碑〉。


A03992
A03992-012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起字》引〈魏筍景墓誌〉。


A03992
A03992-011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起字》引〈魏甯想墓誌〉。


A03992
A03992-023-3
部首筆畫  - 03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走部》。


A03992
A03992-013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起字》引〈魏元羽墓誌〉。


A03992
A03992-023-2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走部》。


A03992
A03992-018
部首筆畫  - 04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走部》引〈通俗小說〉等。

《中華字海.走部》。


A03992
A03992-009
部首筆畫  - 04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走部.起字》引〈魏義橋石象碑〉。


A03992
A03992-015
部首筆畫  - 05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畫.起字》引〈齊李清為李希宗父子造象〉。


A03992
A03992-002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部.字》。


注音 ㄑㄧˇ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起」之異體。《玉篇.辵部》:「,古文起。」《集韻.上聲.止韻》:「起,古文從辵作。」

按:《說文》載古文「起」從「辵」,「辵」旁楷化後,或作「辵」,或作「」,或作「」,故「」為「起」古文之楷化字。

A03992
A03992-021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己部》。


A03992
A03992-001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部》。


注音 ㄑㄧˇ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起」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走部》云:「,能立也。從走巳聲。,古文起從辵。」徐鉉墟里切,今立ㄑˇ。楷定作「起」。

《康熙字典.辵部》:「,《說文》古文起字。」《中文大辭典.辵部》、《漢語大字典.辵部》均收錄此字。

按:「」字係據《說文》所載「起」字古文楷化而成之字。「起」與「」,一從「走」、一從「辵」,從走從辵,共通一類,其意一也。「」字後世俗寫,又有作「」、作「」者,皆其變形也。

A03992
A03992-005
部首筆畫  - 04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部》。

《重訂直音篇.卷四.巴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隸辨
卷三.上聲.六止.頁352.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六止.口已切.頁324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三.上聲.六止.頁48.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上聲.頁504.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