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贈送。大徐本《說文解字.貝部.新附》:「貽,贈遺也。」《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莊子.逍遙遊》:「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2. 遺留。《書經.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漢.毛亨.傳:「貽,遺也。」晉.陸機〈文賦〉:「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
3. 姓。如宋代有貽範。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貽字》引〈魏武昌王妃吐谷渾氏墓誌〉。
《龍龕手鑑.貝部》。
《彙音寶鑑.居下平聲》。
《正字通.貝部》。
「」為「貽」之異體。
大徐本《說文解字.貝部.新附》:「:贈遺也。從貝台聲。」其異體或作「」,見《正字通.貝部》:「:貽字之訛。舊註音義同貽。」蓋「貽」字一訛作「」,再訛作「」耳。據此,「」為「貽」之異體,可從。
《龍龕手鏡.貝部》。
《重訂直音篇.卷六.貝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