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使物體直立。《說文解字.臤部》:「豎,豎立也。」《廣雅疏證.卷四上.釋詁》:「豎,立也。」五代十國.花蕊夫人〈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2. 垂直,與「橫」相對。《朱子語類.卷九.論知行》:「須是自把來橫看豎看,儘入深,儘有在。」 3. 一種書寫筆法。指由上至下之直筆。如:「一橫一豎」。 4. 宮內小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晉.杜預.注:「豎,左右小吏。」 5. 指小兒或家中未成年之僮僕。《左傳.成公十年》:「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晉書.卷六七.列傳.郗鑒》:「性好聞人棲遁,有能辭榮拂衣者,超為之起屋宇,作器服,畜僕豎,費百金而不吝。」 6. 古時對人輕侮之稱呼。《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魏書.卷九七.列傳.島夷桓玄》:「妖賊之興,實由此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