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4761B04761B04761B04761B04761B04761
字號B04761正字 - 16 - 23 
說文釋形未命名,猶應也。从言,雔聲。(市流切)
注音ㄔㄡˊ
漢語拼音chóu
釋義

1.  應答、對答。《說文解字.言部》:「讎,猶應也。」清.段玉裁.注:「讎者,以言對之。」《詩經.大雅.抑》:「無言不讎,無德不報。」《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自以卑第,每處下坐,諸生博士皆就問,由是學中以下坐為貴。」《新唐書.卷八五.列傳.王世充》:「而世充素詭妄,不能讎其語,士大夫遂貳。」

2.  應驗。《史記.卷二八.封禪書》:「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誅五利。」《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上使人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誅五利。」唐.顏師古.注:「不讎,無驗也。」

3.  適當、恰當。《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於是上使御史簿責魏其所言灌夫,頗不讎,欺謾。」

4.  相等、相類。《玉篇.言部》:「讎,匹也。」《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卒不得遂其謀,皆讎有功。」漢.揚雄《法言.重黎》:「夫欲讎偽者必假真,禹乎?盧乎?終始乎?」

5.  償付。《字彙.言部》:「讎,償也。」《資治通鑑.卷五四.漢紀四十六.桓帝延熹五年》:「云臣私報諸羌,讎以錢貨。」

6.  校對、校勘。《字彙.言部》:「讎,校讎,兩本相對覆校如仇也。」《新唐書.卷九八.列傳.王珪》:「召入祕書內省,讎定群書。」漢.劉向〈管子書錄〉:「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言:所校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晉.左思〈魏都賦〉:「讎校篆籀,篇章畢覿。」

7.  仇怨。通「仇」。如:「世讎」、「私讎」。《廣韻.平聲.尤韻》:「讎,仇也。」《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六:「國亮不塞,甘心思喪元。」《三國演義》第二回:「趙弘、韓忠、孫仲,聚眾數萬,望風燒劫,稱與張角報。」

8.  姓。如漢代有讎遷。

B04761
B04761-001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尤韻》。

《字彙補.口部》。

《中文大辭典.口部》。


B04761
B04761-002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尤韻》。

《康熙字典.心部》。

《中文大辭典.心部》。


B04761
B04761-003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尤韻》。

《康熙字典.言部》。

《中文大辭典.心部》。


B04761
B04761-007
部首筆畫  - 16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心部》。


B04761-004
部首筆畫  - 16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言部》。

《中文大辭典.言部》。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秋」之作「秌」等。

 

B04761
B04761-005
部首筆畫  - 09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隹部》。

《字彙補.隹部》。


B04761
B04761-006
部首筆畫  - 10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隹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玉篇零卷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八尤.時流切.頁264
去聲.四十九宥.承呪切.頁614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46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2: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