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不實言詞中傷他人,破壞其名譽。如:「譭謗」、「譏謗」。《說文解字.言部》:「謗,毀也。」《國語.周語上》:「厲王虐,國人謗王。」三國吳.韋昭.注:「謗,誹也。」《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
2. 詛咒。《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楚郤宛之難,國言未已,進胙者莫不謗令尹。」晉.杜預.注:「謗,詛也。」
〔關鍵文獻〕
《正字通.言部》。
「」為「謗」之異體。「謗」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言部》:「毀也。從言旁聲。」
「」字見《正字通.言部》,以為「謗」之本形,《康熙字典.言部》、《中文大辭典.言部》並同。
按:「」字當是篆文之楷定者,而「謗」則其俗變之形,今既以俗變之「謗」為正,則本形之「」為其異體信然,故可收。
《廣碑別字.十七畫.謗字》引〈宋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左衛將軍□吳元載墓誌〉。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