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 」為「詾」之異體。「詾」之篆文作「 」,段注本《說文解字.言部》:「訟也。從言匈聲。 ,或省; ,詾或從兇。」「 」字見《龍龕手鑑. 部》,曰:「許恭反。恐也、咎也、惡也。」《字彙補.言部》則曰:「 ,與『訩』同。」《康熙字典.補遺.言部》並同。按:「訩」為「詾」之或體,其中本作「乂」,而「 」則增筆作「又」,乃筆勢增益而實為同。又「訩」字為左形右聲,「 」字易為下形上聲,此猶「翊」之作「翌」、「 」之作「摲」、「檻」之作「 」,形雖改而音義無殊,則「 」為「詾」之異體可信,故可收。 (一) =>「兇」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