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責求、要求。《說文解字.言部》:「詭,責也。」《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孟嘗》:「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阯郡界。」《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列傳.序》:「然放利之徒,假隱自名,以詭祿仕,肩相摩於道,至號終南、嵩少為仕塗捷徑,高尚之節喪焉。」 2. 欺詐、狡猾。如:「詭計」、「詭策」。《孫子.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好徒,急償夙債。」 3. 假裝、冒充。《新唐書.卷九七.列傳.魏徵》:「隋亂,詭為道士。」宋.蘇軾〈應詔論四事狀〉:「詭冒姓名,朋欺上下。」 4. 違反、違背。《呂氏春秋.審應覽.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漢.班固〈幽通賦〉:「變化故而相詭兮,孰云預其終始。」 5. 差異、不同。《淮南子.說林》:「衡雖正必有差,尺寸雖齊必有詭。」晉.木華〈海賦〉:「瑕石詭暉,鱗甲異質。」 6. 怪異、特殊。如:「詭異」、「詭譎」。《管子.法禁》:「詭俗異禮,大言法行。」《南史.卷五五.列傳.康絢》:「水中怪物,隨流而下,或人頭魚身,或龍形馬首,殊類詭狀,不可勝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