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798A03798A03798A03798
字號A03798正字 - 04 - 11 
說文釋形大徐本:,聽也。从言,午聲。(虛呂切)
段注本:,聽言也。从言,午聲。(虛呂切)
注音(一)ㄒㄩˇ (二)ㄏㄨˇ
漢語拼音(一)xǔ (二)hǔ
釋義

()ㄒㄩˇ

1.  答應、應允。《說文解字.言部》:「許,聽言也。」清.段玉裁.注:「聽從之言也。耳與聲相入曰聽,引伸之凡順從曰聽。」《左傳.閔公二年》:「及密,使公子魚請,不許。」《董西廂》卷六:「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2.  奉獻、給予。《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聶政》:「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宋.陸游〈觀長安城圖〉詩:「許國雖堅鬢已斑,山南經歲望南山。」

3.  允諾婚事。《三國演義》第七三回:「其女尚幼,未許字人。」《紅樓夢》第六四回:「把我二姨兒許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

4.  稱讚。《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南齊書.卷二三.列傳.王儉》:「少有宰相之志,物議咸相推許。」

5.  相信。《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漢.趙岐.注:「許,信也。」

6.  期待。如:「期許」。《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宋.陸游〈書憤〉詩:「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7.  處所。晉.陶淵明《五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宋.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8.  表示約略估計之數量。《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皇甫嵩》:「赴河死者,五萬許人。」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一○:「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

9.  可能。如:「或許」、「也許」。《樂府詩集.卷四六.清商曲辭三.懊惱歌一四首之二》:「撢如陌上鼓,許是儂歡歸。」

10.  這麼、這樣、如此。宋.蘇軾〈次韻答文與可見寄〉詩:「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宋.朱熹〈觀書有感〉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1.  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唐.杜審言〈贈蘇綰書記〉詩:「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容赴朔邊?」

12.  語尾助詞,表示感嘆之義,相當於「啊」。唐.韓愈〈感春〉詩四首之一:「三杯取醉不復論,一生長恨奈何許!」

13.  國名。周時所分封的諸侯國,姜姓,後滅於楚。故址約在今中國大陸河南省許昌縣東。

14.  地名。即今中國大陸河南省許昌縣。

15.  姓。如漢代有許慎。

()ㄏㄨˇ

「許許」:亦作「所所」、「滸滸」,乃狀聲之辭,謂眾人共同出力時所發之聲音。《說文解字.斤部》「所」字:「所,伐木聲也。……《詩》曰:『伐木所所。』」《集韻.上聲.姥韻》:「許,或作滸、滹。」《詩經.小雅.伐木》:「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清.阮元《校勘記》:「《後漢書.朱穆傳》、《顏氏家訓.書證》引作滸滸。」

A03798
A03798-001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語韻.許字》引〈劉熊碑陰〉。


A03798
A03798-004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A03798
A03798-002
部首筆畫  - 04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許字》引〈魏昭玄沙門大統僧令法師墓誌〉。


A03798
A03798-003
部首筆畫  - 04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許字》引〈隋段濟墓誌〉。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上聲.八語.頁256.右
上聲.八語.頁256.右
隸辨
卷三.上聲.八語.頁362.左
碑別字新編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十姥.火五切.頁339
上聲.八語.喜語切.頁328
上聲.十姥.火五切.頁339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上聲.頁510.右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4: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