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脫衣耕地。《說文解字.衣部》:「襄,〈漢令〉:解衣耕謂之襄。」
2. 除去。《詩經.鄘風.牆有茨》:「牆有茨,不可襄也。」漢.毛亨.傳:「襄,除也。」
3. 越過、登越。《書經.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
4. 完成、成就。如:「共襄盛舉」。《左傳.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5. 輔助。如:「襄助」、「襄理」。《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贊襄其事,謂之玉成。」
6. 姓氏。如漢代有襄楷。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衣部》引〈太平樂府〉。
《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簡畫者》。
「」為「襄」之異體。襄,《說文解字.衣部》作「」,云:「漢令:解衣耕謂之襄。從衣聲。」今考《宋元以來俗字譜.衣部》引〈太平樂府〉等作「」,《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簡畫者》亦云:「襄,俗作。」《中文大辭典.亠部》則云:「,襄之簡字。」於是可知「」字乃「襄」字之俗書省劃者也。故「」可以收為「襄」字之異體。
《字彙補.亠部》。
「」為「襄」之異體。音ㄒㄧㄤ。
段注本《說文解字.衣部》:「,漢令解衣而耕謂之。從衣聲。,古文。」徐鉉息良切。按:即襄字。
《字彙補.亠部》云:「,與襄同。見《五音集韻》。」《漢語大字典.亠部》引之。
按:「襄」字《說文》載古文作「」,則「」字乃古文楷化而有所變之字。
《四聲篇海.衣部》。
《類篇.衣部》。
四部備要本《集韻.平聲.陽韻》。
《異體字手冊.十七畫》。
《說文.衣部》。
「」為「襄」之異體。襄,《說文解字.衣部》作「」,云:「漢令:解衣耕謂之襄。從衣聲。,古文襄。」《玉篇.衣部》、《字彙補.女部》、《康熙字典.女部》亦皆以「」為「襄」之古文。按「」字當就古文「」字楷化而形體稍變者以。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襄」字之異體。
《古文四聲韻.平聲.陽韻》。
《宋元以來俗字譜.衣部》引〈列女傳〉等。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襄字》引〈魏故王昌墓誌銘》。
《中華字海.亠部》。
《偏類碑別字.衣部.襄字》引〈魏河州剌史乞伏寶墓誌〉。
《偏類碑別字.衣部.襄字》引〈齊宋顯伯造象記〉。
《隸辨.卷六.偏旁.吅字》。
《敦煌俗字譜.一部.襄字》引〈祕6.044.右5〉。
「」為「襄」之異體。襄,《說文解字.衣部》作「」,云:「漢令:解衣耕謂之襄。從衣聲。」今考《敦煌俗字譜.衣部.秘六》作「」,《精嚴新集大藏音.衷部》云:「襄,上正。」按《隸辨.偏旁》云:「吅,《說文》作,從二口,隸省如上,亦作、。」於是可知「襄」字而作「」者,當係隸變故也。然則「」字可以收為「襄」字之異體無訛。
《偏類碑別字.衣部.襄字》引〈魏元珍墓誌〉。
《字彙補.衣部》。
《康熙字典.衣部》。
「」為「襄」之異體。襄,《說文解字.衣部》作「」,云:「漢令:解衣耕謂之襄。從衣聲。,古文襄。」今考《字彙補.衣部》云:「,古文襄字。」而《康熙字典.衣部》、《中文大辭典.衣部》、《漢語大字典.衣部》、《中華字海.衣部》等亦皆據《字彙補》定「」為「襄」之古文。按《說文》所載「襄」字之古文作「」,凡作「」、「」、「」者皆當「」字之訛變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襄」字之異體。
《康熙字典.衣部》:「,《字彙補》同襄。見漢《孔宙碑》。」《中文大辭典.衣部》、《漢語大字典.衣部》均引之。
按:考《隸辨.平聲.陽韻》載〈孔宙碑陰〉「襄」字作「」,楷化當作「」,唯《字彙補.衣部》所刻筆畫不甚清楚,與《康熙字典》所書形體不盡相同。唯自《康熙字典》定體後,其後辭書皆輾轉引之,故仍收「」為「襄」之異體。
《正字通.衣部》。
「」為「襄」之異體。襄,《說文解字.衣部》作「」,云:「漢令:解衣耕謂之襄。從衣聲。」今考《類篇.衣部》云:「襄,篆作。」《六書正譌.平聲.陽唐韻》云:「,俗作襄,非。」《正字通.衣部》云:「襄,本作。」可知「」字乃就《說文》所載「襄」字之篆文「」隸定者也。故可收為「襄」字之異體無訛。
《漢隸字源.平聲.陽韻.襄字》引〈孔宙碑陰〉。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襄字》引〈漢孔宙碑陰〉。
《隸辨.平聲.陽韻.字》引〈尹宙碑〉。
《隸辨.平聲.陽韻.字》引〈孔宙碑陰〉。
《隸辨.平聲.陽韻.字》引〈孔宙碑陰〉作「」,並加按語云:「碑復變為,與《說文》異。」
按:《隸辨》所載〈孔宙碑陰〉字形與按語中所書字形略異,今據碑文楷化字形作「」,蓋小篆楷化之變形也。《佛教難字字典.衣部》亦收有「」字,字形雖異,亦小篆楷化之變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