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衣。《說文解字.裘部》:「裘,皮衣也。」《論語.鄉黨》:「緇衣羔裘,素衣麑裘。」唐.李白〈將進酒〉詩:「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 穿上皮衣。《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天子始裘。」唐.韓愈〈原道〉:「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
3. 古代製皮工匠。《周禮.考工記序》:「攻皮之匠:函、飽、韗、韋、裘。」
4. 姓。如宋代有裘萬頃。
〔關鍵文獻〕
《字彙補.毛部》。
「」為「裘」之異體。「裘」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衣部》:「皮衣也。從衣.象形。……,古文。」「」字見《字彙補.毛部》,曰:「音義與裘同。」《康熙字典.毛部》、《中文大辭典.毛部》並同。按:甲文作「」(甲編一四三)、「」(粹五);金文作「」(君夫簋)、「」(舀鼎),並與《說文》古文同體,象獸皮未製之形,此獨體象形也。甲文或作「」(前七.六.三)、「」(後二.八.八),並從衣,象毛在外之形,此合體象形,段玉裁曰:「裘之制,毛在外。」是也。篆文「」,甲文、金文未見,此由古文緟益衣,以示皮衣之義,當是「求」為干請所專,因又加衣,以為皮衣之專字,形構已足,而「」字又加「毛」,是猶重形俗體也,其為「裘」之異體可從,故可收。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尤韻.裘字》引〈唐貞玄先生碑〉。
《漢隸字源.平聲.尤韻.裘字》引〈帝堯碑〉。
《經典文字辨證書.部》。
《隸辨.平聲.尤韻.字》引〈袁良碑〉。
《廣韻.平聲.尤韻》。
「」為「裘」之異體。「裘」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衣部》:「皮衣也。從衣、象形。……,古文。」「」字見《廣韻.平聲.尤韻》,以為與「裘」同字,《四聲篇海.衣部》並同。按:「裘」之篆文作「」,求在衣中,今則楷變通作「裘」,求在衣上。夫漢字形構,若偏旁迻置而音義無改,仍為一字,如「」之作「臍」、「裏」之作「裡」、「」之作「奩」者是,而「」之「裘」,亦其例也。今既以改形之「裘」為正,則本形之「」為其異體是也,故可收。
《玉篇.衣部.裘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