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708A03708
字號A03708正字 - 00 - 06 
說文釋形大徐本:,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从衣。(於稀切)
段注本:,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从衣。(於稀切)
注音(一)ㄧ (二)ㄧˋ
漢語拼音(一)yī (二)yì
釋義

()

1.人身上所穿,用以蔽體禦寒之物。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說文解字.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

(1)上裝。《詩經.曹風.蜉蝣》:「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唐.白居易〈西涼伎〉詩:「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

(2)詩.檜風.素冠》:「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禮記.曲禮》:「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3)服裝的通稱。《詩.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論語.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包覆物體外層之物。如:「糖衣」。《南史卷四五.列傳.王敬則:「母為女巫,常謂人:『敬則生時胞衣紫色,應得鳴鼓角。』」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3.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之隱花植物。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宋.陳師道〈家山晚立〉詩:「遶捨苔衣積,倚牆梨頰紅。」

4.翅膀、羽毛。宋.張耒〈夏日〉詩:「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北周.庾信〈鶴贊〉詩:「籠摧月羽,弋碎霜衣。」唐.韓偓〈鶴〉詩:「偏承雨露潤毛衣,黑白分明眾所知。」

5.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二一四部首之一。

()ˋ

1.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倚靠,通「依」。《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進酒,一齊山壽。」

A03708
A03708-001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衣部》。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一)(1)ㄧ (2)ㄧˋ (二)ㄧˋ
漢語拼音 (一)(1)yī (2)yì (二)yì
研訂者 葉鍵得
內容

()

」為「衣」之異體。衣,《說文解字.衣部》:「,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段注本《說文解字.衣部》篆文作「」,則益像「象覆二人之形」矣。《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衣。」部件由,楷化作。《古文四聲韻.平聲.微韻》引〈道德經〉作「」,引〈汗簡〉作「」,引〈籀韻〉作「」,亦足見二人之形楷化成矣。故可定「」為「衣」之異體。

()

=>」之異體。

A03708
A03708-002
部首筆畫  - 00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卷六.偏旁.衣字》。

《正字通.衣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平聲.八微.頁53.左
隸辨
卷一.平聲.八微.頁71.右
卷三.上聲.七尾.頁356.左
卷四.去聲.八未.頁508.左
卷六.偏旁.頁892.左
金石文字辨異
五經文字
衣部.頁32
新加九經字樣
衣部.頁17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八未.於旣切.頁489
平聲.八微.於希切.頁61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一.平聲.八微.頁16.左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衣部.頁12.左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平聲.頁500.右
卷六.居上去聲.頁514.右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八微.頁43.右
卷四.去聲.八未.頁216.左
卷四.去聲.八未.頁216.左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