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
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A03706
A03706
字號A03706正字 - 10 - 16 
說文釋形大徐本:,牛觸,橫大本其角。从角,从大,行聲。《詩》曰:「設其福A03706〔衡〕。」,古文衡如此。(戶庚切)
段注本:,牛觸,橫大木。从角、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古文衡如此。(戶庚切)
注音ㄏㄥˊ
漢語拼音héng
釋義

1.加縛於角上以防牛觸人之橫木。說文解字.角部:「衡,牛觸橫大本其角。」詩經.魯頌.閟宮》:「秋而載嘗,夏而楅衡。」《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2.設置於某器物上的橫狀物。

(1) 置於車轅前端之橫木。《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彼將躬耕,我脫輻,走郊坰以闢榛荊。」

(2) 架在門窗或屋梁上的橫木。《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水經注.沔水》:「司馬德操宅洲之陽,望衡對宇,歡情自接。」

(3) 古代樓殿邊的欄杆。《史記.卷ㄧ○ㄧ.袁盎鼂錯列傳.袁盎》:「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聖主不乘危而徼幸。」唐.劉禹錫〈觀市〉:「是日倚衡而閱之,三感其盈虛之相尋也速。」

(4) 古代天文儀器的橫管。《書.舜典》:「在璿機玉衡,以齊七政。」三國魏.李康〈運命論〉:「機旋輪轉,而衡軸猶執其中。」

(5) 古代用以固冠的橫簪。《周禮.天官.追師》:「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左傳.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帶、裳、幅、舃,衡、紞、紘綖,昭其度也。」

(6) 佩玉上的橫玉,用以繫璜和衝牙。《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大戴禮記.保傅》:「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衝牙。」

(7) 古樂器銅鐘頂的橫平處。《周禮.考工記.鳧氏》:「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竹書紀年》卷上:「舜乃磬堵持衡而笑。」

3.平正、不偏。《禮記.曲禮下》:「天子綏視,大夫衡視。」《管子.君臣上》:「朝有定制衡儀,以尊主位。」《荀子.致士》:「衡聽、顯幽、重明、退姦、進良之術。」

4.秤、量輕重之器具。《荀子.禮論》:「衡誠縣矣,則不可欺以輕重。」漢.張衡〈東京賦〉:「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抱朴子.外篇.用刑》:「散府庫,毀符節,撤關梁,掊量。」

5.準則、標準。《荀子.王制》:「公平者,職之衡也。」清.葉燮《原詩》卷上:「理者一定之衡。」清.林則徐〈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喫煙以杜弊源片〉:「法之輕重,以弊之輕重為衡。」

6.權柄、權力。三國魏.曹冏〈六代論〉:「至於桓靈奄豎執衡。」《魏書.卷八三.外戚傳下.高肇》:「肇既當衡軸,每事任己,本無學識,動違禮度。」舊唐書.卷ㄧ二九.劉崇望傳》:「時溥與朱全忠爭衡

7.量輕重。《墨子.經說下》:「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晉.陸機〈演連珠〉詩五○首之二:「物勝權而衡殆,形過鏡則照窮。」

8.斟酌、考量。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鎔裁》:「權損益,斟酌濃淡。」唐.劉禹錫〈祭韓吏部文〉:「權低昂,瞻我所在。」《周書.卷四一.列傳.庾信.史臣曰》:「權輕重,斟酌古今。」

9.違抗、拂逆。《史記.卷六二.管晏列傳.晏嬰》:「國有道,即順命;國無道,即衡命。」《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

10.眉目之間。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胡老乃揚衡含笑,援琴而歌。」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見善則衡扼腕,遇才則揚眉抵掌。」

11.星名。北斗七星之第五星。因位於魁與斗杓之間,為斗之中央,故名衡。漢.張衡〈東京賦〉:「攝提揮衡,徐至於射宮。」唐.楊炯〈渾天賦〉:「禍成於井,德成於衡。」

12.量詞。古衡制單位十斤。小爾雅.廣衡「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13.簡稱:

(1)衡山,五嶽之。唐.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2)衡水,水名南朝宋.劉義恭〈豔歌行〉:「求思望襄澨歎息對衡渚。」

(3)杜衡,香草名。東周戰國.宋玉〈風賦〉:「獵蕙草,離秦衡。」《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

(4)連橫之策,戰國張儀所創。《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故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漢.揚雄劇秦美新:「至政破縱擅衡,并吞六國,遂稱乎始皇。」

A03706
A03706-028
部首筆畫 丿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庚韻》。


A03706
A03706-013
部首筆畫  - 13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衡字》引〈魏元鷙妃公孫甄生墓誌〉。

《中華字海.亻部》。


A03706
A03706-008
部首筆畫  - 13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行部.衡字》引〈魏高湛墓誌銘〉。

《中華字海.亻部》。


A03706
A03706-022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3706
A03706-002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卜部》。

《字彙補.卜部》。

《中文大辭典.卜部》。


A03706
A03706-016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庚韻》。


A03706
A03706-003
部首筆畫  - 09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卜部》。

《康熙字典.卜部》。

《中文大辭典.卜部》。


A03706
A03706-023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3706
A03706-027
部首筆畫  - 14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庚韻》。


A03706
A03706-024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大部》。

《重訂直音篇.卷三.大部》。


A03706
A03706-004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大部》。

《中華字海.大部》。


A03706
A03706-019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角部.衡字》。

《中華字海.大部》。

《重訂直音篇.卷三.大部》。


A03706
A03706-001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大部》。


注音 ㄏㄥˊ
漢語拼音 héng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衡」之異體。「衡」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角部》:「牛觸橫大木。從角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古文衡如此。」今楷定通作「衡」(《集韻.平聲.庚韻》)。「」字見《字彙補.大部》曰:「:古文衡字,見《說文長箋》。」蓋《說文》古文之直接楷化耳。據此,「」為「衡」之異體,可從。

A03706
A03706-005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大部》。

《異體字手冊.十六畫》。


A03706
A03706-007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庚韻.衡字》引〈李翕西狹頌〉。


A03706
A03706-011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彳部》。

《字彙補.行部》。

《異體字手冊.十六畫》。


#「C12586」另兼正字。

A03706
A03706-017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彳部》。

《字彙補.行部》。

《漢語大字典.彳部》。


A03706
A03706-025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行部.衡字》引〈祕4.036.左6〉。

《中華字海.彳部》。


A03706
A03706-014
部首筆畫  - 09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衡字》引〈隋贙碑〉。


A03706
A03706-015
部首筆畫  - 10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行部.衡字》引〈祕4.027.左5〉。

《中華字海.彳部》。


A03706
A03706-018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彳部》。


A03706
A03706-020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角部》。


A03706
A03706-012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衡字》引〈魏奚真墓誌〉。


A03706
A03706-021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平聲.庚清耕韻》。

《字辨.體辨三》。

《廣碑別字.十六畫.衡字》引〈唐□君墓誌〉。


A03706
A03706-035
部首筆畫  - 11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衡字》引〈魏元舉墓誌〉。


A03706
A03706-009
部首筆畫  - 13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行部.衡字》引〈魏嵩高靈廟碑〉。


A03706
A03706-010
部首筆畫  - 13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行部.衡字》引〈魏寇憑墓誌〉。


A03706
A03706-026
部首筆畫  - 13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車部》。

《中華字海.車部》。


A03706
A03706-006
部首筆畫  - 14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備考.車部》。

《異體字手冊.十六畫》。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二庚.頁179.左
平聲.十二庚.頁179.左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角部.頁21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二庚.何庚切.頁228
平聲.十二庚.胡盲切.頁229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八庚清耕韻.頁57.左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十八庚.頁547.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角部.頁7.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18.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下平聲.頁186.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五庚.頁116.左
卷二.平聲.十五庚.頁116.左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23: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