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蛀蟲。說文解字.蠹字.段玉裁.注:「在木中食木者也。」如:「木蠹」。唐.李賀.堂堂詩:「十年粉蠹生畫梁,飢蟲不食堆碎黃。」 ❷從中敗損或侵耗財物的人。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兵民之殘也,財用之蠹。」商君書.修權:「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
蛀爛、腐蝕。呂氏春秋.季春紀.季春:「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唐.韓愈.雜詩:「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關鍵文獻〕
《字彙補.石部》。
《中文大辭典.石部》。
《偏類碑別字.虫部.蠹字》引〈唐許州司馬楊孝弼墓誌〉。
《字彙.虫部》。
「」為「蠹」之異體。「蠹」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木中蟲。從橐聲。:蠹或從木,象蟲在木中形,譚長說。」今楷定通作「蠹」(《玉篇.部》)。「」字見《字彙.虫部》曰:「:同蠹。」蓋俗字省訛耳。據此,「」為「蠹」之異體,可從。
《玉篇.部.蠹字》。
「螙」為「蠹」之異體。「蠹」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木中蟲。從橐聲。:蠹或從木,象蟲在木中形,譚長說。」今楷定通作「蠹」(《玉篇.部》)。「螙」字見《玉篇.部》曰:「蠹:丁護切,木中蟲,又白魚。螙:古文。」蓋為《說文》古文之直接楷化耳。據此,「螙」為「蠹」之異體,可從。
《類篇.虫部》。
《中文大辭典.虫部》。
《字彙補.虫部》。
《偏類碑別字.虫部.蠹字》引〈魏吳郡王蕭正表墓誌〉。
《偏類碑別字.虫部.蠹字》引〈唐處士李繼叔墓誌〉。
《集韻.去聲.莫韻》。
「」為「蠹」之異體。「蠹」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木中蟲。從橐聲。:蠹或從木,象蟲在木中形,譚長說。」今楷定通作「蠹」(《玉篇.部》)。「」字見《集韻.去聲.莫韻》曰:「蠹螙:《說文》:『木中蟲。或從木,象蟲在木中形,譚長說。』亦作。」蓋改易形符「」為「虫」並移位至下方耳。據此,「」為「蠹」之異體可從。
《廣碑別字.二十四畫.蠹字》引〈唐邵才墓誌〉。
「蠧」為「蠹」之異體。「蠹」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木中蟲。從橐聲。:蠹或從木,象蟲在木中形,譚長說。」今楷定通作「蠹」(《玉篇.部》)。「蠧」字見《字彙.虫部》曰:「蠧:都故切,音妒,蛀蟲,又白魚。」《正字通.虫部》:「蠧:《爾雅》作蠹。」蓋俗字「蠹」上訛為「士」形耳。據此,「蠧」為「蠹」之異體,可從。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蠹字》引〈唐憫忠寺碑〉。
《偏類碑別字.虫部.蠹字》引〈魏冀州刺史元壽安墓誌〉。
《偏類碑別字.虫部.蠹字》引〈隋寶泰寺碑〉。
《異體字手冊.二十四畫》。
《康熙字典.虫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