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689
字號A03689正字 - 14 - 20 
說文釋形「蠕」《說文》作「蝡」。
大徐本:,動也。从虫,耎聲。(而沇切)
段注本:,動也。从虫,耎聲。(而沇切)
注音(一)ㄖㄨㄢˇ (二)(又音)ㄖㄨˊ
漢語拼音(一)ruǎn (二)(又音)rú
釋義

()ㄖㄨㄢˇ
緩慢爬行。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元萬民,下及魚鱉,上及飛鳥,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

=>「」之異體。

()(又音)ㄖㄨˊ
(
)之又音

A03689-001
部首筆畫  - 09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上聲.準韻》。


#「」另兼正字。

注音 ㄖㄨㄢˇ #ㄖㄨㄢˇ
漢語拼音 ruǎn #ruǎ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蝡」為「蠕」之異體。「蠕」字見《廣韻.上聲.準韻》,以為「蝡」之或體。

「蝡」字之篆文,段注本《說文解字.虫部》曰:「動也。從虫耎聲。」(大徐本篆文作「」)按:《說文》有「蝡」無「蠕」,「蠕」者乃因形近而訛之後起俗字也。段玉裁於《說文解字.人部》「」字下注曰:「古音耎聲本在元寒部而入歌戈部,需聲本在侯部而入虞部,分別劃然……自唐『耎』已訛『需』。」於心部「」字下亦曰:「『需』、『耎』二聲,古分別畫然,需聲在古音四部,人于切;耎聲在古音十四部,乃亂切,而自張參以來,改『耎』為『需』,不能諟正。」說是。今既以後起通行之「蠕」為正,則本形之「蝡」為其異體是也,故可收。

#「」另兼正字。


#「」另兼正字。
A03689
A03689-002
部首筆畫  - 12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準韻.蠕字》引〈成陽令唐扶頌〉。


=>」之異體。

注音 (一)(1)ㄖㄨˊ (2)ㄖㄨㄢˇ (二)ㄖㄨˊ
漢語拼音 (一)(1)rú (2)ruǎn (二)rú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為「蠕」之異體。蠕,《說文解字.虫部》:「,動也。從虫、耎聲。」《漢隸字源.上聲.準韻.蠕字》引〈成陽令唐扶頌〉「蠕」作「」,《隸辨.上聲.軫韻》收「」字,其下按云:「《說文》作蝡。《廣韻》云:或作蠕。」《龍龕手鑑.A03614-001部》收「」,以為通「蠕」字。《康熙字典.虫部》「」下云:「《字彙補》與蠕同,國名。……按:即蠕字之訛。」按:「」字初見於漢隸,《康熙字典》以為即由「蠕」形訛變而來,其說可信,文獻既多言「」「蠕」音義相同,故「」當為「蠕」之異體字。

()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三.上聲.十七準.頁391.右
金石文字辨異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集韻
平聲.十虞.汝朱切.頁81
上聲.十七準.乳尹切.頁353
平聲.二仙.而宣切.頁171
上聲.二十八獮.乳兖切.頁385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音略.頁484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下平聲.頁522.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5: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