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蚘」雖亦為正字,本身原為「
」、「蛔」之異體字。「
」,《說文解字.虫部》云:「
,腹中長蟲也,從虫有聲。」隸變作「
」。《玉篇.虫部》曰:「
:胡恢切,人腹長
。蚘、蛔:並同上。」《廣韻.平聲.灰韻》云:「蚘:人腹中長蟲。
:同上。」《類篇.虫部》曰:「
、蚘、蛔:胡隈切,《說文》:『腹中長蟲。』或作蚘、蛔。」是「
」、「蚘」、「蛔」三字互為異體。謹按:「
」之或作「蚘」,乃易有聲為尤聲,故「蚘」為「
」之異體字無疑。今以「蛔」為正字,「蚘」遂用為「蛔」之異體字矣。
又《集韻.平聲.尤韻》云:「蚘,蚩蚘,古諸侯號,通作尤。」《字彙.虫部》「蚘」下曰:「又于求切,音尤,蚩蚘,黃帝臣,明天文以叛見殺。」是「蚘」作獨立正字時,另有又音「ㄧㄡˊ」,為「蚩蚘」之義。
#「蚘」另兼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