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624A03624A03624A03624A03624A03624A03624A03624A03624
字號A03624正字 - 05 - 11 
說文釋形

「蛇」《說文》作「它」。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它或从虫。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記〔託〕何切)
,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尾形。上古艸凥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它或从虫。(託何切)

注音(一)ㄕㄜˊ (二)ㄧˊ
漢語拼音(一)shé (二)yí
釋義

()ㄕㄜˊ

有鱗目蛇亞目爬行動物之總稱。體圓長,無四肢,有鱗,口大,舌細長而分叉,體色不一,有蛻皮現象。卵生或卵胎生,分有毒跟無毒二種。《說文解字.它部》:「蛇,蟲也。」《詩經.小雅.干斯》:「維虺維,女子之祥。」《山海經.海內南經》:「巴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青、黃、赤、黑。」

()ˊ

1.  「蛇蛇」:淺薄、自大誇張。《詩經.小雅.巧言》:「蛇蛇碩言,出自口矣。」漢.毛亨.傳:「蛇蛇,淺意也。」

2.  「委蛇」:

(1)  從容自得貌。《詩經.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漢.毛亨.傳:「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2)  蜿蜒曲折貌。東周戰國.屈原〈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

(3)  蛇行,俯伏爬行貌。《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嫂委蛇虵蒲服,以面掩地而謝。」唐.司馬貞.索隱:「委虵謂以面掩地而進,若虵行也。」《聊齋志異.卷一.宅妖》:「近扶之,膩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時始沒。」

(4)  隨順貌。《莊子.應帝王》:「吾與之虛而委蛇。」唐.成玄英.疏:「委蛇,隨順之貌也。」後指敷衍應付。《清史稿.卷四三九.列傳.廖壽恆》:「風聞法使至天津,稱越南既議款,因以分界撤兵事要約李鴻章,鴻章拒不允,擬即來都磋商譯署。論者謂當虛與委。」

A03624-008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戈韻》。


#「」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1)ㄕㄜˊ (2)ㄧˊ (一)(1)ㄊㄚ (2)ㄊㄨㄛ (3)ㄊㄨㄛˊ #(1)ㄊㄚ (2)ㄊㄨㄛ (3)ㄊㄨㄛˊ
漢語拼音 (二)(1)shé (2)yí (一)(1)tā (2)tuō (3)tuó #(1)tā (2)tuō (3)tuó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

「它」為「蛇」之異體。《說文解字.它部》:「: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它或從虫。」後世以「蛇」為正字,今標準楷字作「蛇」。故「它」反為「蛇」之異體,見《集韻.平聲.戈韻》:「它蛇:《說文》:『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或從虫。』」。據此,「它」為「蛇」之異體,可從。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另兼正字。
A03624
A03624-00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彳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說文解字.它部》:「: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它或從虫。」後世以「蛇」為正字,今標準楷字作「蛇」,其異體或作「」,見《字彙補.彳部》:「:于基切,音移。《古音叢目》:『與委蛇之蛇同。又作、迆、陀。並與同。』」。蓋「蛇」字有二音二義,讀為ˊ時,其義為「委蛇」,為聯綿詞。聯綿詞本無定字,故作「蛇」可、作「」亦可。據此,「」為「蛇」之部分異體字,可從。

A03624
A03624-002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木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說文解字.它部》:「: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它或從虫。」後世以「蛇」為正字,今標準楷字作「蛇」,其異體或作「」,見《字彙補.木部》:「,于其切。與委蛇之蛇同。見字注。」同書「」字下注云:「:于基切,音移。《古音叢目》:『與委蛇之蛇同。又作、迆、陀。並與同。』」。蓋「蛇」字有二音二義,讀為ˊ時,其義為「委蛇」,為聯綿詞。聯綿詞本無定字,故作「蛇」可、作「」亦可。據此,「」為「蛇」之部分異體字,可從。

A03624
A03624-018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犬部》。

《漢語大字典.犬部》。


#「C07144」另兼正字。

A03624
A03624-005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也部》。


注音 (1)ㄕㄜˊ (2)ㄧˊ
漢語拼音 (1)shé (2)yí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蛇」之異體。《說文解字.它部》:「: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它或從虫。」後世以「蛇」為正字,今標準楷字作「蛇」,其異體或作「」,見《龍龕手鑑.也部》:「:音。又舊藏作馳。在《續高僧傳》第七卷。」蓋「」為「蛇」之異體字,而俗字中從「虫」之字與從「禹」之字常互作。據此,「」為「蛇」之異體,可從。

A03624-003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虫部》。


注音 (1)ㄕㄜˊ (2)ㄧˊ
漢語拼音 (1)shé (2)yí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蛇」之異體。《說文解字.它部》:「: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它或從虫。」後世以「蛇」為正字,今標準楷字作「蛇」,其異體或作「」,見《漢隸字源.平聲.麻韻》。《新加九經字樣.虫部》云:「蛇:社平蝮也。上《說文》,下隸省。今俗作。」蓋甲骨文「它」、「也」同字,皆象「蛇」形,故後世「蛇」字或可以作「」。據此,「」為「蛇」之異體,可從。

A03624
A03624-011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虫部》。

《佛教難字字典.虫部》。

《中華字海.虫部》。


A03624
A03624-004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虫部》。

《正字通.虫部》。


注音 (1)ㄕㄜˊ (2)ㄧˊ
漢語拼音 (1)shé (2)yí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蛇」之異體。《說文解字.它部》:「:虫也。從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它或從虫。」後世以「蛇」為正字,今標準楷字作「蛇」,其異體或作「」,見《四聲篇海.虫部》:「:弋支切。逶,《莊子》云:『紫衣珠冠也。』」據此,字似為「蛇」字讀為ˊ時之部分異體字。然《正字通.虫部》云:「:俗蛇字。」是又以「」為「蛇」之完全異體字。以俗字之演變規律而言,從「也」之字異體或多從「A03427-004」。據此,「」為「蛇」之異體,可從。

A03624
A03624-015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虫部》引〈古今雜劇〉。


A03624
A03624-014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虫部》。


A03624
A03624-017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蛇字》引〈漢衡方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平聲.九麻.頁161.左
隸辨
卷一.平聲.五支.頁28.左
卷二.平聲.九麻.頁216.左
金石文字辨異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虫部.頁25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20.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五支.陳知切.頁30
平聲.五支.尒支切.頁35
平聲.八戈.唐何切.頁201
平聲.九麻.時遮切.頁205
平聲.九麻.余遮切.頁207
上聲.三十五馬.以者切.頁410
平聲.八戈.湯何切.頁200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五哥戈韻.頁51.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古文字略.頁310
卷二.古文字略.頁310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222
彙音寶鑑
卷五.迦下平聲.頁438.右
卷六.居下平聲.頁524.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2: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