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隱翅目昆蟲之總稱,即「跳蚤」。約一千六百多種。頭小體肥,無翅,腳上有棘刺,後腳發達,善跳躍。寄生於人、貓及鼠等動物身上,以吸食血液為生。為重要傳染病媒。段注本《說文解字.虫部》:「 (蚤),齧人跳蟲。」《韓非子.說林上》:「太宰曰:『吾已見孔子,則視子猶蚤蝨之細者也。」《元曲選.盆兒鬼.第三折》:「這羊皮襖上不知是虱子也是虼蚤,我試尋咱。」俗稱為「跳蚤」。 2. 車輪內緣(輞)與支柱(輻)相聯接處的榫頭。《周禮.考工記.輪人》:「(輪人)目眡其緶,欲其蚤之正也。」漢.鄭玄.注:「蚤,謂輻入牙中者也。」《續漢書志.第二九.輿服志上》:「 文畫輈,羽蓋華蚤。」 3. 通「早」。《說文解字.虫部》「蚤」字清.段玉裁.注:「蚤,經傳多假為早字。」 (1) 早晨。《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淮南子.天文》:「至於曾泉,是謂蚤食;至於桑野,是謂晏食。」 (2) 時間提前。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禍生於多福,安危存於自處,不困在於蚤豫,存亡在於得人。」《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明日莫管天晴下雪,蚤些走罷。」 (3) 早年、年少。《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顏回》:「回年二十九,髮盡白,蚤死。」《宋書.卷七一.列傳.王僧綽》:「始興王濬嘗問其年,僧綽自嫌蚤達,逡巡良久乃答,其謙虛自退若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