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名。《說文解字.艸部》:「薛,艸也。」
2. 國名。故址約位於今中國大陸山東省滕縣東南。
3. 姓。如唐代有薛仁貴。
〔關鍵文獻〕
《字彙.艸部》。
「」為「薛」之異體。薛,《說文解字.艸部》篆作「」,云:「艸也。從艸,聲。」《字彙.艸部》:「,與薛同。阝,《增韻》在左者即字也。阜、、阝同。」《康熙字典.艸部》:「,《正韻》同薛。」《中文大辭典.艸部》、《漢語大字典.艸部》俱從《字彙》。按:文獻對此字形已有學理說明,故「」可收為「薛」之異體。
《漢隸字源.入聲.薛韻.薛字》引〈平輿令薛君碑〉。
《漢隸字源.入聲.薛韻.薛字》引〈繁陽令楊君碑〉。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屑韻.薛字》引〈唐羅延經幢〉。
《經典文字辨證書.艸部》。
《精嚴新集大藏音.艸部》。
《六書正譌.入聲.屑韻》。
《漢隸字源.入聲.薛韻.薛字》引〈韓勑造孔廟禮器碑〉。
《漢隸字源.入聲.薛韻.薛字》引〈韓勑碑陰〉。
《玉篇.草部.薛字》。
《正字通.艸部》。
「」為「薛」之異體。
《玉篇.草部》:「,《說文》薛字。」《正字通.艸部》:「,薛本字。篆作。」《康熙字典.艸部》:「,《說文》薛本字。」《經典文字辨證書.艸部》:「,正;薛,俗。」是「」為「薛」之本字,可收為異體。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
《異體字手冊.十六畫》。
(二)
「」本為「罪」義,《說文解字.辛部》云:「,辠也。」此形為「薛」字篆文之所從,《說文解字.艸部》云:「,艸也。從艸聲。」「」字,後世省寫作「薛」,並以之為正。「」與「薛」音形皆近,時見相混。如《廣韻.入聲.薛韻》云:「,《說文》辠也。凡從者,經典通作薛。」可以為證。薛字後世都借為姓氏義。《六書正譌.入聲.屑韻》云:「,又姓,俗用薛非。」今姓氏義既以「薛」為正,則收「」為異體可也。
#「」另兼新正字。
(一)
=>「辟」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