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之生殖器官,呈鬚狀。有雄蕊、雌蕊之分。《正字通.艸部》:「蕊,花心鬚也。」
2. 花苞、花。唐.杜甫〈花底〉詩:「紫萼扶千蕊,黃鬚照萬花。」唐.黃巢〈題菊花〉詩:「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紙韻》。
《字彙.心部》。
「惢」為「蕊」之異體。蕊,《龍龕手鑑.草部》:「草初生也。」《字彙.心部》:「惢」下云:「……又華惢也。從三心,象形,……通俗作蕊。」《佛教難字字典.艸部》「蕊」下亦收「惢」。《漢語大字典.心部》「惢」下云:「花蕊,後作蘂、蕊。《字彙.心部》:惢,華惢也。《正字通.心部》:惢,別作蘂、橤、蕊。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隨部》:惢,或曰花心也,字亦作蕊。」按:《說文解字.心部》收「惢」字,當即今之花蕊字;蕊,從艸、惢聲,為後起形聲字,今定「蕊」為正字,故「惢」當為其異體字。
《唐.白居易.白香山詩集.卷四.牡丹芳》。
《異體字手冊.十五畫》。
《中華字海.木部》。
◎「」,今標準字體作「橤」。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通俗小說〉。
《龍龕手鑑.草部》。
《字彙.艸部》。
《中文大辭典.艸部》。
《廣碑別字.二十二畫.蕊字》引〈唐護軍李遠墓誌〉。
《正字通.艸部》。
「蘂」為「蕊」之異體。「蕊」字不見《說文》,《廣韻.上聲.紙韻》:「蕊:草木叢生貌。」又《廣韻.上聲.旨韻》:「蕊:草木實,節生如壘。」又《廣韻.上聲.紙韻》:「蘂:花外曰萼、花內曰蘂。」後世或以「蕊」為「蘂」之異體,《字彙.艸部》曰:「蕊:與蘂同,又草木叢生貌,又聚也。」自此之後,「蕊」之亦有「花蘂」一義矣。故俗字或又以「蘂」為「蕊」之異體,《正字通.艸部》:「蘂:俗蕊字,從艸,不必復加木。蘂橤皆俗書增筆也。」蓋「蕊」、「蘂」本為不同之二字,後世合而為一耳。據此,「蘂」為「蕊」之異體,可從。
《偏類碑別字.艸部.蕊字》引〈隋董美人墓誌銘〉。
《集韻.上聲.紙韻》。
《康熙字典.艸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