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3905B03905B03905B03905
字號B03905正字 - 08 - 12 
說文釋形大徐本:,豆莖也。从艸,A00292聲。(渠之切)
段注本:,豆莖也。从艸,其聲。(渠之切)
注音(一)ㄑㄧˊ (二)ㄐㄧ
漢語拼音(一)qí (二)jī
釋義

()ㄑㄧˊ

豆莖。《說文解字.艸部》:「萁,豆莖也。」《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楊敞》:「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ㄐㄧ

草屬。似荻而細。《字彙.艸部》:「萁,〈曲禮〉:『粱曰薌萁。』又菜似蕨,又草似荻而細。」《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檿弧萁服,實亡周國。」唐.顏師古.注:「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細,織之為服也。」

=>」之異體。

B03905
B03905-002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之韻》。

◎「」,今標準字體作「稘」。


#「」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ㄑㄧˊ (一)ㄐㄧ #ㄐㄧ
漢語拼音 (二)qí (一)jī #jī
研訂者 黃沛榮
內容

()

」為「萁」之異體。萁,《說文.艸部》作「」,云:「豆莖也。從艸,其聲。」《集韻.平聲.之韻》:「萁、、稘、,《說文》:豆莖也。或從豆、從禾。古作。」從艸、從禾,可以互通,故「」可為「萁」之異體。

」,今標準字體作「稘」。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另兼正字。
B03905
B03905-004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艸部》。


B03905
B03905-003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之韻》。


注音 (1)ㄐㄧ (2)ㄑㄧˊ
漢語拼音 (1)jī (2)qí
研訂者 黃沛榮
內容

」為「萁」之異體。萁,《說文.艸部》作「」,云:「豆莖也。從艸,其聲。」《集韻.平聲.之韻》:「萁、、稘、,《說文》:豆莖也。或從豆、從禾。古作。」「」為古「其」字,故「萁」可作「」。

B03905
B03905-001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之韻》。

《正字通.豆部》。


注音 (1)ㄐㄧ (2)ㄑㄧˊ
漢語拼音 (1)jī (2)qí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萁」之異體。「萁」,《說文解字.艸部》云:「,豆莖也,從艸其聲。」隸變作「萁」。《龍龕手鑑.草部》曰:「萁:音其,豆萁也。」又於〈豆部〉云:「:音其,豆也。」《廣韻.平聲.之韻》曰:「萁:豆萁。:上同。」《正字通.豆部》云:「:同萁,豆莖。」故「」為「萁」之異體字無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隸辨
卷六.偏旁.頁841.右
卷一.平聲.七之.頁61.右
五經文字
艸部.頁25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18.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七之.渠之切.頁57
平聲.七之.居之切.頁56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偏旁相似.頁144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16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下平聲.頁519.左
檢字表.豆部.頁205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