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511A03511A03511A03511A03511A03511A03511A03511
字號A03511正字 - 08 - 12 
說文釋形

「菽」《說文》本作「尗」。
大徐本:,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凡尗之屬皆从尗。(式竹切)
段注本:,豆也。尗象豆生之形也。凡尗之屬皆从尗。(式竹切)

注音ㄕㄨˊ
漢語拼音shú
釋義

1. 豆類總稱。詩經.風.七月:「六月食鬱及,七月烹葵及菽。」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麥,故不可立。」漢.王逸九思〉:「兮蔓衍,芳虈兮挫枯。」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 代指粗糙之食物。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項籍:「今歲飢民貧,卒食半,軍無見糧。」宋蘇軾〈送程建用〉詩:「辛勤守一經,水賢五鼎。」

A03511-001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屋韻》。


注音 ㄕㄨˊ
漢語拼音 sh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菽」之異體。《說文解字.部》云:「,豆也,象豆生之形也。」按《集韻.入聲.屋韻》云:「,或作菽。」《六書正.入聲.屋韻》云:「,別作菽,非。」而《正字通.小部》云:「,菽、叔同。古作,後人加又為叔,或從寸作A00474-004;又加艸為菽。」然則「」為「菽」之本字。今以「菽」為正字,故可收「」字為其異體。

A03511
A03511-004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草部.菽字》。


=>」之異體。

注音 (一)ㄕㄨˊ (二)ㄙㄨㄟˋ
漢語拼音 (一)shú (二)suì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菽」之異體。菽,本作「」,《說文解字.部》云:「,豆也,象豆生之形也。」後又加「又」作「叔」,又加「艸」作「菽」,今以「菽」為正字。按《玉篇.草部》云:「菽,亦作。」而《字鑑.入聲.屋韻》云:「,俗作。」於是可知「」字當係「」字之俗訛,今以「菽」為「」之正字,故亦可收「」字為「菽」字之異體。

」或為「」。

()

=>」之異體。

A03511
A03511-010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艸部》。


A03511
A03511-009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艸部》。

《中華字海.艸部》。


A03511
A03511-002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艸部》。


注音 ㄕㄨˊ
漢語拼音 sh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菽」之異體。菽,本作「」,《說文解字.部》云:「,豆也,象豆生之形也。」後又加「又」作「叔」,又加「艸」作「菽」,今以「菽」為正字。按《字彙.艸部》云:「,同菽。」《正字通.艸部》則云:「,俗菽字。」今考「叔」字俗或作「A00474-002」,於是可知「」字當係「菽」字之俗體也。故可收「」字為「菽」字之異體。

A03511
A03511-007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艸部》引〈列女傳〉。


A03511
A03511-006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草部》。


A03511
A03511-003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艸部》。


A03511
A03511-005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草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金石文字辨異
五經文字
艹部.頁26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四宵.兹消切.頁178
上聲.三十小.子小切.頁393
入聲.一屋.式竹切.頁64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五.入聲.一屋.頁90.右
六書正譌
入聲.一屋韻.頁162.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恭上入聲.頁277.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