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3837B03837B03837
字號B03837正字 - 06 - 10 
說文釋形大徐本:,艸也。从艸,夷聲。(杜兮切)
段注本:,艸也。从艸,弟聲。(杜兮切)
注音(一)ㄊㄧˊ (二)ㄧˊ
漢語拼音(一)tí (二)yí
釋義

()ㄊㄧˊ

1.  茅之嫰芽。《玉篇.艸部》:「荑,始生茅也。」《詩經.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漢.毛亨.傳:「荑,茅之始生也。」後泛指草木初生時之嫩芽。《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徐登》:「登乃禁溪水,水為不流;炳復次禁枯樹,樹即生荑。」晉.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2.  發芽、孳生。南朝宋.謝靈運〈孝感賦〉:「荑柔葉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南朝梁.沈約〈長歌行〉詩:「春隰荑綠柳,寒墀積皓雪。」

()ˊ

除去田裡之野草。《字彙.艸部》:「荑,芟刈。」《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八.周禮音義上》:「荑,音夷。」宋.李光〈去地草〉詩:「詎勞斧鉞誅,芟荑費鋤杷。」

B03837-003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霽韻.字》引〈魯峻碑〉。

《集韻.平聲.齊韻》。


=>」之異體。
=>C11512」之異體。

注音 (二)(1)ㄊㄧˊ (2)ㄧˊ (一)ㄉㄧˋ (三)(1)ㄊㄧˊ
漢語拼音 (二)(1)tí (2)yí (一)dì (三)(1)tí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荑」之異體。「荑」字見《說文解字.艸部》,篆文作「」,曰:「艸也。從艸夷聲。」然《詩.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傳》:「荑,茅始生也。」義與此異。

」字始見《隸辨.去聲.霽韻》引〈魯峻碑〉,以為次第字,則「」當是「」之省筆者,故《集韻.平聲.齊韻》、《類篇.艸部》乃以「」、「」為一也。夫「」,見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篆文作「」,曰:「艸也,從艸弟聲。」

以「」為「荑」之異體,僅見《集韻.平聲.齊韻》,段氏雖已辨其非,然「夷」、「弟」之篆文形近,故偏旁多相亂,且證之俗字,「弟」省筆作「」,實是可信,則「」為「荑」之異體,雖是孤證,然由字形比對,俗字例視之,其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

=>」之異體。

()

=>C11512」之異體。

B03837
B03837-004-1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草部》。


B03837
B03837-002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艸部》。

《集韻.平聲.齊韻》。

◎「」,今標準字體作「」。


#「C11512」另兼正字。

注音 ㄊㄧˊ #ㄊㄧˊ
漢語拼音 tí #tí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荑」之異體。「荑」字見《說文解字.艸部》,篆文作「」,曰:「艸也。從艸夷聲。」然《詩.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傳》:「荑,茅之始生也。」義與此異。

」字見段注本《說文解字.艸部》,篆文作「」,曰:「艸也。從艸弟聲。」以「」為「荑」之異體,僅見《集韻.平聲.齊韻》,然段氏於「」字下則注曰:「攷《廣韻》、《玉篇》、《類篇》皆本《說文》云:『、艸也。』知《集韻》合『』、『荑』為一字之誤矣!」以《毛傳》證之,段說是也。則「荑」、「」本是音同(皆杜兮切)義異之二字,其後乃混同不別,所以然者,蓋「弟」、「夷」之篆文「」、「」近似,故偏旁多相亂,如《說文解字.鳥部》「」之重文作「鵜」者是。

以「」為「荑」之異體,雖是孤證,然比對字形,知其嬗改之跡,是為異體可信,故可收。

」,今標準字體作「」。

#「」另兼正字。


#「C11512」另兼正字。
B03837
B03837-001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脂韻》。


=>」之異體。

注音 (一)(1)ㄊㄧˊ (2)ㄧˊ (二)ㄧˊ
漢語拼音 (一)(1)tí (2)yí (二)yí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荑」之異體。「荑」字見《說文解字.艸部》,篆文作「」,「艸也。從艸夷聲。」《玉篇.艸部》楷定作「荑」,曰:「大奚切,始生茅也;又荑,桑也;又音夷,莁荑也。」《廣韻.平聲.脂韻》、《廣韻.平聲.齊韻》、《集韻.平聲.脂韻》、《集韻.平聲.齊韻》、《類篇.艸部》均從之。

」字始見《集韻.平聲.脂韻》,以為「洟」之或體,而《四聲篇海.艸部》則曰:「音夷,艸名。」不言與「荑」之關係,至《字彙.艸部》乃曰:「同『荑』。」《正字通.艸部》亦曰:「,俗『荑』字。」乃以為一字矣!

夫山川艸木鳥獸之字,若為形聲者,多為聲不示義者,故音同音近者皆可以為聲符。「荑」從夷得聲,「」從洟得聲,「洟」又從夷得聲,則「荑」與「」均從夷得聲,故聲符可互替而為聲不示義之字,以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二齊.田黎切.頁95
平聲.六脂.延知切.頁46
平聲.六脂.延知切.頁46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嘉下平聲.頁95.左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