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ㄖㄨㄛˋ ❶一種香草。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賢兮,謂蕙若其不可佩。」唐.陸龜蒙.美人詩:「猶欲悟君心,朝朝佩蘭若。」 ❷姓。如漢代有若章。 ❶順從。左傳.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 ❷及、比得上。國語.晉語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論語.學而:「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❸奈。左傳.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❶如果、假如,表示假設。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 ❷至於,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荀子.勸學:「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捨也。」 ❸或、或者,表示選擇。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願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之仇。」紅樓夢.第七十四回:「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 ❶乃、才。國語.周語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❷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左傳.定公四年:「若聞蔡將先衛,信乎?」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十九.禽部.杜鵑:「其鳴若曰:『不如歸去。』」 ❶你、你的。莊子.齊物論:「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❷如此、這樣。書經.大誥:「爾知寧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見敏君初到邠寧秋日登城樓詩詩中頗多鄉思因以寄和詩:「望鄉心若苦,不用數登樓。」 (二)ㄖㄜˇ 見「般若」、「蘭若」。 ※般若: 能證悟空理的智慧。梵語praj的音譯。大智度論.卷十八:「答曰:『摩訶,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羅蜜,言到彼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動極神源,有般若之絕境乎?」 ※蘭若: 寺院或空淨閑靜的地方。梵語「阿蘭若」的略稱。唐.杜甫.謁真諦寺襌師詩:「蘭若山高處,煙霞嶂幾重。」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偶涉一蘭若,殿宇襌捨,俱不甚弘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