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瓢、杓取物。如:「舀湯」。《說文解字.臼部》:「舀,抒臼也。」《紅樓夢》第二五回:「林黛玉信步便往怡紅院中來,只見幾個丫頭舀水,都在迴廊上圍著看畫眉洗澡呢!」
2. 「舀子」:取物之杓、瓢。或稱為「舀兒」。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小韻》。
《字彙.手部》。
《康熙字典.手部》。
《漢語大字典.手部》。
《廣韻.上聲.小韻》。
(一)
「」為「舀」之異體。「舀」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臼部》:「抒臼也。從爪臼。《詩》曰:『或簸或舀。』:舀或從手宂。:舀或從臼宂。」今楷定通作「舀」(《龍龕手鑑.臼部》)。「」字見《廣韻.上聲.小韻》曰:「舀:《說文》曰:『抒臼也。』:並上同。」蓋為《說文》或體之直接揩化耳。據此,「」為「舀」之異體,可從。
#「」另兼正字。
(二)
=>「抭」之異體。
(三)
=>「」之異體。
《類篇.臼部》。
《字彙補.臼部》。
《中文大辭典.臼部》。
《龍龕手鑑.部》。
《正字通.臼部》。
《字彙.臼部》。
《中華字海.臼部》。
《玉篇.部.字》。
「」為「舀」之異體。「舀」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臼部》:「抒臼也。從爪臼。《詩》曰:『或簸或舀。』:舀或從手宂。:舀或從臼宂。」今楷定通作「舀」(《龍龕手鑑.臼部》)。「」字見《玉篇.臼部.字》曰:「:翼珠、弋周二切。抒臼也。」蓋俗字從「臼」旁與從「」旁易混而無別耳。據此,「」為「舀」之異體,可從。
《四聲篇海.臼部》。
「」為「舀」之異體。舀,《說文解字.臼部》:「,抒臼也。從爪臼。《詩》曰:或簸或舀。,舀或從臼穴。」《字彙.臼部》收「」字,注云:「同舀。」《正字通.臼部》說同。《中文大辭典.臼部》「」下云:「與舀同。《正字通》,同舀。」按:、舀皆篆文之楷化形。今既定「舀」為正字,故「」當為「舀」之異體字。
《經典文字辨證書.部》。
「」為「舀」之異體。舀,《說文解字.臼部》:「,抒臼也。從爪臼。《詩》曰:或簸或舀。」《經典文字辨證書.部》以「」形為正,以「舀」為「」之省。《中文大辭典.臼部》「」下云:「舀之本字。」《漢語大字典.爪部》「」下云:「同舀。《正字通.臼部》:舀,篆作。」按:「」「舀」二形皆小篆「」之楷化體。今既定「舀」為正字,故「」當為其異體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