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及。《說文解字.部》:「臮,眾詞與也。」《史記.卷二.夏本紀》:「淮夷蠙珠臮魚。」唐.司馬貞.索隱:「臮,古暨字。」
〔關鍵文獻〕
《說文.部》。
《字彙補.小部》。
「」為「臮」之異體。臮,《說文.部》篆作「」,云:「眾詞與也。從,自聲。,古文。」《字彙補.小部》:「,古文字,今作暨。見《說文長箋》。」《康熙字典.小部》、《中文大辭典.小部》皆從《字彙補》。按:「」為「臮」之古文,文獻有徵,收為異體可也。
《重訂直音篇.卷一.自部》。
◎「」或為「」。
《字彙.自部》。
《康熙字典.自部》。
《中文大辭典.自部》。
《中華字海.自部》。
《正字通.自部》。
《六書正譌.去聲.寘至志韻》。
《字鑑.去聲.至韻》。
《龍龕手鑑.自部》。
《玉篇.部.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