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膝蓋骨。《史記.卷五.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唐.張守節.正義:「臏,脛骨。」唐.李賀〈公莫舞歌〉:「漢王今日頒秦印,絕臏刳腸臣不論。」亦稱為「臏骨」。
2. 削去膝蓋骨。《荀子.正論》:「詈侮捽搏,捶笞臏腳。」唐.楊倞.注:「臏腳,謂刖其膝骨也。」《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孫子臏腳,而論兵法。」
=>作「」形時,為「髕」之異體。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月部》。
《龍龕手鑑.部》。
「」為「臏」之異體。「臏」字不見《說文》,《龍龕手鑑.肉部》:「:毗忍反。腳膝蓋骨也。」今楷定通作「臏」(《字彙.肉部》)。時代較早,見於《龍龕手鑑》中之「」字反而成為「臏」之異體字。蓋所從「賔」,隸書中多如此作,二者惟筆法之小異耳。據此,「」為「臏」之異體,可從。
《經典文字辨證書.骨部》。
《彙音寶鑑.巾下去聲》。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