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ㄐㄧˇ 1. 動物背部之骨柱。如「背脊」、「脊椎」。《說文解字.部》:「脊,背呂也。」《淮南子.俶真》:「雲臺之高,墮者折脊碎腦。」《三國演義》第四六回:「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 2. 物體中央高起而兩側下斜之處。如:「山脊」。《南史.卷六四.列傳.王琳》:「所居屋脊無故剝破,出赤蛆數升,落地化為血。」唐.孟郊〈登華嚴寺樓望終南山贈林校書兄弟〉詩:「地脊亞為崖,聳出冥冥中。」 3. 泛指物體直立成條狀之背部。如:「刀脊」、「書脊」。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二》:「有一石脊,自洞頂附壁直垂而下。」 (二)ㄐㄧˊ,ㄐㄧˇ之又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