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317A03317A03317
字號A03317正字 - 05 - 09 
說文釋形大徐本:,兒生裹也。从肉,从包。(匹交切)
段注本:,兒生裹也。从肉、包。(匹交切)
注音ㄅㄠ
漢語拼音bāo
釋義

1.  胎衣。包裹於胎兒外之薄膜。《說文解字.包部》:「胞,兒生裹也。」清.段玉裁.注:「胞謂胎衣。」《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宮曰:『善臧我兒胞,丞知是何等兒也!』」唐.顏師古.注:「胞謂胎之衣也。」《南史.卷四五.列傳.王敬則》:「母為女巫,常謂人云:『敬則生時胞衣紫色,應得鳴鼓角。』」

2.  同父母所生之兄弟姊妹。漢.東方朔〈答客難〉:「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唐.李善.注引蘇林曰:「音胞胎之胞,言親兄弟也。」宋.張載〈西銘〉:「民吾同,物吾與也。」《通俗常言疏證.家族.父子天性》引《合縱記劇》:「同胞是嫡親,父子出天性。」

3.  同國或同民族者。如:「大陸同胞」。《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可不是呢?我們生在這一群人的中間,總要盼望同胞發達才好。」

4.  病瘡。《戰國策.楚策四》:「夫癘雖癰腫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絞纓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餓死也。」

A03317
A03317-003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九畫》。

《中華字海.月部》。


A03317
A03317-002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肴韻.胞字》引〈安平相孫根碑〉。

《彙音寶鑑.交上平聲》。


=>」之異體。

注音 (一)ㄅㄠ (二)ㄘㄨㄟˋ
漢語拼音 (一)bāo (二)cuì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胞」之異體。「胞」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包部》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包部》作「」,俱云:「兒生裹也。」從肉從包(段注:「包亦聲。」),《漢隸字源.平聲.肴韻》引〈安平相孫根碑〉隸定作「」。

」字僅見《彙音寶鑑.交上平聲》,當是由〈孫根碑〉之「胞」字筆勢稍易而成者也。形稍異猶知其為同,故可收。

()

=>」之異體。

A03317
A03317-005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A03288-009部》。


注音 ㄅㄠ
漢語拼音 bāo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胞」之異體。「胞」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包部》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包部》作「」,俱云:「兒生裹也。」從肉從包(段注:「包亦聲。」),《漢隸字源.平聲.肴韻》引〈安平相孫根碑〉隸定作「」。

」字始見《龍龕手鑑.肉部》,以為「胞」之俗體。此字或恐是後世傳鈔因形近而訛作者也,故《字彙補.肉部》「」字下注曰:「胞字之訛。」說是。此字雖是訛字,然字書已錄,故可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平聲.五爻.頁148.右
隸辨
卷二.平聲.五肴.頁203.右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五爻.披交切.頁186
平聲.五爻.班交切.頁186
平聲.五爻.蒲交切.頁187
平聲.十八尤.方鳩切.頁266
去聲.三十六效.披教切.頁583
平聲.五爻.披交切.頁186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三肴韻.頁47.右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彙音寶鑑
卷五.交上平聲.頁417.左
卷五.交上平聲.頁418.右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3: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