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264A03264A03264A03264
字號A03264正字 - 00 - 06 
說文釋形大徐本:,主聽也。象形。凡耳之屬皆从耳。(而止切)
段注本:,主聽者也。象形。凡耳之屬皆从耳。(而止切)
注音ˇ
漢語拼音ěr
釋義

1.  動物之聽覺與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說文解字.耳部》:「耳,主聽也。」《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山海經.北山經》:「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

2.  聞、聽。《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大夫,晉重列也。今無功而受,非晉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景王皇后》:「又耳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

3.  附於器物兩旁的耳狀提把。《易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懼。」

4.  指形狀似耳之物。如:「木耳」、「銀耳」。

5.  當語氣詞:

(1)   位於句末,表肯定之意。相當於「啊」、「了」。《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宋史卷三二一.列傳.豐稷》:「巨浸連天,風濤固其常,憑仗威靈,尚何畏!」

(2)   位於句末,表限制之意。相當於「而已」、「罷了」。《論語.陽貨》:「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怙恃俱失,暫寄此耳。」

6.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A03264
A03264-002
部首筆畫  - 00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紙韻.耳字》引〈漢韓後碑〉。

◎「」,今標準字體作「瓦」。


#「」另兼正字。

A03264
A03264-001
部首筆畫  - 00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卷六.偏旁.字》。

《經典文字辨證書.部》。


A03264
A03264-003
部首筆畫  - 00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紙韻.耳字》引〈魏孔羡碑〉。


A03264
A03264-005
部首筆畫  - 00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首卷.古今通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六止.頁248.右
上聲.六止.頁248.右
隸辨
卷六.偏旁.頁932.左
金石文字辨異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耳部.頁50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六蒸.如蒸切.頁250
上聲.六止.忍止切.頁322
上聲.四十二拯.仍拯切.頁429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三.上聲.六止.頁48.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二.上聲.二紙.頁549.上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耳部.頁15.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偏旁相似.頁137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上聲.頁506.右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7 17: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