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播種的農具。形似三足犁,中放耬斗,裝種子,由牛馬牽引,邊行邊搖,種子隨即撒下。《廣韻.平聲.侯韻》:「耬,種具。」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一.耕田》:「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二犂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說郛.卷七五上.齊民要術.大小麥》:「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種大、小麥,先,逐犂種者佳,其山田及剛强之地,則耬下之。」亦稱為「耬車」、「耬犁」。
〔關鍵文獻〕
《正字通.禾部》。
「」為「耬」之異體。
《正字通.耒部》耬,注云:「盧侯切。音樓,下種具。或作」。又,注云:「郎斗切。音簍。耕畦之器。亦作」。
此形符意義相近之或文,既可作一字之用,故收「」為「耬」之異體。
《集韻.上聲.厚韻》。
《漢語大字典.耒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龍龕手鑑.耒部》。
《玉篇.耒部.字》。
《字彙補.耒部》。
《中文大辭典.耒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