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宜之事。《說文解字.羊部》:「義,己之威儀也。」《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佈施而德。」 2. 正道、正理、法則。《易經.繫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3. 公平、公正。《管子.水地》:「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孔子家語.卷六.執轡》:「以之聖則國平,以之禮則國安,以之義則國義。」 4. 公平的、公益的。如:「義民」、「義賣」、「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張魯》:「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又置義米肉,懸于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 5. 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列傳五.尹穀》:「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 6. 有其公益之名而非真、非親者。如:「義子」、「義肢」、「義齒」。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八.人物以義為名》:「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 7. 功用、利益。《易經.乾卦》:「利者,義之和也。」《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8. 意思。如:「意義」、「字義」。漢.孔安國〈書經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新唐書.卷一九八.儒學列傳上.孔穎達》:「受詔撰《五經》義訓,凡百餘篇,號《義贊》,詔改為《正義》。」 9. 姓。如漢代有義縱。 |